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可以说是电脑行业里面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了,堪称为“老字号”电脑企业的典型。
比尔·盖茨在第一台个人电脑问世的时候,便已开始投入到电脑行业,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说微软公司是一家“老字号”的电脑企业,一点也不过分。
微软内部晋升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就意味着在微软可能随时都有谋职的位置。
微软的管理者对外部市场的争夺也非常起劲,因为他们一样关系到内部晋升。在公司内外他们都追求每时每刻百分之百的占有。事实上,他们根本也搞不清楚自己和谁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必定有被淘汰的。
一家“老字号”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经营方针。
在各领风骚若干年的电脑产业的发展史上,微软公司却是一个例外。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是真正保持可持续增长的电脑公司。
通常来讲,如果企业的经营者是一位继任者,则他的领导风格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但是,如果管理者是创业者,那么他同时也扮演了选择产业和创造公司历史的角色。
由于比尔·盖茨为微软公司的创始入,本人又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因此,比尔·盖茨能够把这种“扮演了选择产业和创造公司历史的角色”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各种不良的反应降低到最低点。
微软的管理很有特色,他们通过全面授权,让专家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工作,包括人员招聘等,并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比尔·盖茨说过,“我们乐意花费巨资为员工购买所需工具”,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还设计了一系列“晋升之路”,给职员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
为防止“一流人员的负面效应”,使他们通力合作,实现复杂的系统产品开发,强调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微软在内部通过开“午餐会”、“休假会”等方法进行协作,并强调员工相互交流,互帮互学,共享构件,共同创造出产品,“使大团组像小团组一样工作”。
同时,也严格规范各职位的工作责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
微软公司采取定期淘汰的严酷制度,每半年考评一次,并且将效率差的5%的员工淘汰出去,使员工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
这样,微软公司便能够不断将资质较差的员工排除掉,以保持整个企业的正常的“新陈代谢”状态,让企业保持弹性。
正因为如此,微软公司才能在几十年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以稳健的步伐前进。
成功语录
比尔·盖茨说过,“我们乐意花费巨资为员工购买所需工具”,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还设计了一系列“晋升之路”,给职员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
适者生存独树一帜
物竞无择,适者生存。比尔·盖茨的管理风格:既不是美国的个人主义式,也不是日本的精神主义式,而是独树一帜的达尔文式——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有机体神经系统的表现优异,可协助决定它察觉变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因此能活下来,甚至更强盛。这便是适者生存。与此相似,微软的管理模式也是很残酷的。杰克瑞就曾这样说过:“冲突处于微软每个重大决定的核心,这是一家时刻在交战中的公司,不只是与局外人作战,而也和自己作战。”
以人为本,他更突出以人才为本;管理部下,比尔·盖茨注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在录用人才的工作一开始,微软公司的人事部门就会严格地筛选“适合”微软的人选:狂热于工作、有使命感、求知欲旺盛、忠于微软公司。
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微软公司的低流动率(微软公司的人才流动率,是整个行业最低的公司之一)并非代表了良好的工作条件,而是因为微软公司挑对人的机率较其他同业更高。
在微软公司,盖茨本人对工作的狂热,以及他给予员工的压力,带动了员工工作的热情。
不过,盖茨的这种狂热,让人觉得他是想在微软公司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出一种工作狂的气氛来。
微软公司今天的成就,的确也离不开盖茨的这种“不要命”的工作努力。在《盖茨:微软公司的领袖如何给电脑业带来巨大变革并使自己成为全美最富有的人》一书中,作者的描述是这样的:
“同比尔·盖茨一起工作的人,都说他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企业主管之一。”
“盖茨工作异常热情,每周经常工作72小时,有时甚至达到90小时;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黑洞吸收光线那样,大量吸收信息。”
也许,正是由于盖茨对工作的热爱、投入和专心,才造就了他现在的业绩。
盖茨的工作方式“日也操劳,夜也操劳”,对于好逸恶劳的人实在是种挑战,特别是对于注重体闲生活的美国人而言,夜以继日地为“电脑”奋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