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进攻部队开始遭到打击,但是莫汉少校此时并没有将那些中国人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只要加把油,冲过去,冲上中国人的防御线,则一切都大局已定。但莫汉少校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和当年的先辈们一样,犯下了一个大错误。
1962年战争前的印度人无论是从心态上而论,还是从实际情况上而言,当时印度人对中国始终抱以一种“俯视”的态度,即他们认为中国仅仅是不结盟组织中的一员,是被领导者。之所以印度人会产生这种想法,一方面是源于印度人不切实际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是源自1840年以来,中国国运的颓势,当年印度的一些孟加拉骑兵部队、旁遮普兵团、马德拉斯步兵团都有参加过对中国的远征,譬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大清国的首都、八国联军干涉,甚至在中国的那些英租界中,印度籍的巡捕也大量充斥着,故而印度人从来没有看得起中国人。
更别说,1962年之前的现实国力,印度的确比中国人强,早在1928年前,国联就把印度列为世界八大工业国的行列。而建国之初,中国在经济上的各项软硬件都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举国上下一片贫穷。1962年的中印战争也通常可以看作是这一心态下的产物,因为谁都知道,冲突由印方首先挑起,而战争对新德里而言却是始料未及的,印度政府认为只要自己的军队是在英帕尔及缅甸和日军作战过的,一些精锐部队譬如第4军及军官都有欧洲战场上与德国军队交战的记录,精英主义决定了很多中高层军官都有在英国军事学院毕业的背景,继承了英印军血统的印度军队自然无敌了。
当初印度政府认为在边境上不断增兵,中国人就会被吓跑,甚至印度军方根本对于大规模交火并没有做太多认真的准备,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处于挨打的状态。印度人认为,只要对北京强硬一些,中国人就会软弱下来,如同当年英国对待大清王朝那样。而实际上呢,在1962年战争爆发的十二年前,朝鲜半岛上,中国军队就用自己的实力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但是这场战争似乎对印度人没有太多触动,新德里的高层从来没有感觉过什么,似乎什么也不在意。
正是这种不在意,导致了印度军队在1962年的边境战争中惨败。而此时,莫汉少校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和那些前辈们所犯下的错误一模一样,甚至他纯粹的便是以一种自我幻想而在思考问题。直到这个时候,当正面进攻的装甲连开始频频遭到打击时,莫汉少校还在寄希望于能够一鼓作气撕开中国人的防御正面。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兰吉特上尉的方向。
“命令兰吉特上尉,不要顾及正面位置,全部压上去,消灭那些中国人。”莫汉少校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在战车群不断被那些呼啸而来的反坦克导弹给重创的时候,莫汉少校依然在寄希望于侧翼。
侧翼的忽然混乱,却是让正在指挥部队攻击前进的莫汉少校感到了不安,因为侧翼此时明显的混乱了起来,随之电台内就传来了报告,“兰吉特上尉死了,再次重复,兰吉特指挥官已经阵亡。侧翼需要代理指挥官。”
这个报告简直是让莫汉少校大吃了一惊,兰吉特死了。这让莫汉有些难以接受。作为侧翼的指挥官,在侧翼还没有遭到打击的时候,他居然死了。那么谁来统辖指挥?谁来指挥那些部队从侧翼压垮中国人?莫汉少校愣住了。
兰吉特上尉的确是死了,死在中国军队的狙击手手里。一直探身在坦克炮塔外的兰吉特实在是太招眼了,这个带着软便帽,套着电台耳麦的家伙太招摇了,就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指挥官一样。
一直露出在炮塔外的兰吉特上尉的确太招惹火力了,本来那辆T-90S主战坦克上的鞭形指挥天线就已经足够暴露身份的了,而这个兰吉特又那样的招摇,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很难。正在侧翼指挥防御的钱鹏飞注意到了这个家伙。
“看看那个家伙!”钱鹏飞放下举着的望远镜,趴在散兵坑的坑壁边,指着那个张狂的身影。探身在炮塔外的兰吉特上尉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了一个靶子,一个暴露在对方视野下靶子。
一辆辆主战坦克隆隆的轰鸣声,履带的嘎嘎吱吱的碾压声压盖过了零星的枪声,没有人注意中国人的防御线,因为正面,此时正在激烈交战,中国人两轮反坦克导弹攻击,使得正面进攻的部队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不少坦克此时都在燃烧。这让兰吉特上尉意识到虽然必须要取得突破,但此时,主要还得看自己这个方向上了,只有这个方向上压垮了中国军队,或许情况才能够有所突破。此时的兰吉特不断的呼叫指挥着部队推进。
此时,一支88式狙击步枪正在悄然地将十字线对准了兰吉特,浑然不知的上尉还在指挥着部队进攻,侧翼的坦克群一直进展顺利,也许是因为中国人的侧翼伏击部队主要在应对第2战斗群的佯攻。既然中国人没有什么反应,那么这就是机会,兰吉特上尉指挥着部队开始加速推进了,也许是这个时候觉察到了有什么不对劲,也许是担心冲击到中国人的防线上之后会遭到步兵袭击,总之兰吉特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