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在多少?”没有人问工业投资的事情,钟观光倒问起了朱宽肅的费用,这个很重要吗?
“一年给他四十万两,再以他的名义花三百六十万两,加起来四百万两。”杨锐很不在乎的道,他现在想和大家讨论的是工业建设,而不是朱宽肅。
四十万两是不多的,毕竟紫禁城那么大,各门各类的人那么多,整个四百万两杨锐是参照后市满清的。钟观光道:“以他的名义花三百六十万两是什么意思?”
“就是……比如。学校里的学生一年发三套衣服,以朱宽肅的名义发一套,让他们这些学生知道自己是受皇恩的。长大了要为国尽忠之类。”杨锐语无伦次,又否定道:“我这个比方打得不好,其实就是那些还信皇上的人,总是要给他们一点好处,比如封爵之后到家乡立牌坊之类。我们对百姓的控制分两种,识字明理、懂得国家是什么的,就宣扬爱国;不识字只知道皇上的,那就宣扬忠君,这算是一国两制吧。朱宽肅那边的话语权也是在我们手里。所以这两者并不矛盾。”
杨锐说的如此直白,诸人都点头放过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之前达成过一致的。没有必要再行讨论。岔开朱宽肅的年金,徐华封终于道:“竟成。这四亿两你准备干些什么?”
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件,杨锐道:“我准备上马五十六个项目,其中煤炭五项、石油一项、电力两项、水泥一项、钢铁两项、有色金属六项、化工八项、机械九项、医药两项、航空一项、轻工四项、医药两项、电子两项、军工六项、船舶两项,再加铁路三项,一共是五十六项。”
“这么多?”徐华封听到有五十六项,也是吓了一跳,不过在想哪里有四亿两,也就是开始捻胡子了,好一会他才道:“现在在国外买机器还是能买到的,但除了机器,还要有人、有技术啊,还有最要紧的是地方,竟成,这些项目你准备建在通化还是沪上?”
“船舶和轻工放在沪上或者沿海靠江的地方,有色金属矿也只能放在各处矿区,但是其他大部分项目都将放在山西。”杨锐合上自己的笔记本道。
“山西?”大家本以为杨锐会放在通化,但没想到却是在山西。
“嗯。山西比沈阳好。”杨锐不想再叫奉天了,“山西煤多铁多总之就是矿多,而且山西票号被我们打击过之后,会很老实,不会出来捣乱,再有就是京汉、正太两条铁路是现成的——不过我们最好要把这两条路给收回来。人的问题早就考虑到了,这两三年教育会已经把投资重点倾向山西,高中生已经有三四万人,还有诸多大学生、留学生,这些就是以后的技术人才。而建设工厂的时候,我们将高薪请洋人过来,签五年合同,等我们的大学生高中生合格了,他们就可以离开了。”
“就怕请来的洋人不好。”徐华封道。杨锐的做法徐华封挑不出什么毛病,他之前也在想工业基地放在哪里好,沪上只有交通、人才,但没有资源是不合适,而通化,那里离日本俄国太近了,现在那里的拖拉机厂和钢铁厂都他都很担心,却想不到杨锐会把工业基地选在山西。
“这样没有问题。从现在开始,军情局还有商业情报机构就会物色相关的人才。而我们的人就在国外招聘,可以按照应聘者提供的信息查证这个人的真实情况,更会亲自测试。反正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因为信息不畅、管事不懂,最后被花了钱,请来的人只会混饭吃。”杨锐很是肯定道。“还有实验室那边已经做了一些技术积累,没有洋人教,我们估计也能摸的出来,只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银子而已,请洋人只是图块。”
见杨锐都考虑好了,徐华封看了正听着的诸人一眼,笑道:“竟成都运筹好了,那我就按计划走好了。我就是担心我这老头子是不是能做好之后五十六个项目,要是耽误了事情,那就是误国误民了。”
“华封先生,五十六个项目听起来多,但最急迫的也就是化工、钢铁、制药、军工、船舶、铁路这几类,再有就是轴承、锅炉、纺织机械这几个厂比较重要,其他的并不是五年之内一定要建成。真要最要紧也就是二十七项,而且这些很多我们都是有技术储备,要做的无非是工业化或者扩大化而已。”杨锐把五十六个项目的细目递给了徐华封还有王季同、钟观光等人,好让们心里有个数,有什么问题也是可以及时反馈的。
趁着大家看文件的功夫,杨锐便喝茶了,国税局的问题引出了财政收支问题,这个说了半天。另外还有处理满人贪官士绅,以及嘉奖烈士有功人员这两个问题,不说后面的,就说前面的处理满人贪官士绅就很是麻烦,特别是针对士绅的土改方案估计就要谈论好几天。杨锐是想强行征收,然后象征性的给些补偿,而虞自勋几个估计就会选择赎买,让佃户花个二三十年把耕地买回去。
他们的办法放在平时是可以的,但是时间急迫下,杨锐一定要让佃户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好处。这才能让农会的会员有积极性,建国之后才会帮着政府清查田亩、协助收税;要是赎买,那他们的负担在短时间之内还有可能会加重,这样的话,革命的优越性如何体现?
杨锐想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