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 第六章(86)(结局)
范一弓听了王一鸣的话,在心里思忖了一下,比较了以往的几任领导人的看法,他觉得,这个王一鸣是和他们都不一样,他的观点新、看问题看得远,连发展的基调都有些变动了。[`小说`]
原来谢青松提的是:卖卖卖,对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能卖不股,能股不租,好像只有全部卖光,才能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才有活力。
结果导致了国有企业大批被拍卖、破产,光是一个河东市,下岗职工就有15万人,成了不小的社会负担。
那个时候,当市长的范一弓,简直成了救火队长了,不是这家工厂的工人上街游行了,就是那家工厂的工人堵住市政府大门口了,整个社会秩序受到了很大影响。
许多厂子破产或者拍卖后,都是资不抵债,工人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偿。那些得到补偿的厂子,工人得到的也就是区区一两万,或者两三万块钱,就被彻底地和企业断绝了一切关系,自己闯市场去了。
那个时候,范一弓也学会了别的城市的市长做的,组织一批笔杆子,在《 河东日报 》上天天树自强不息的典型,号召大家不找市长找市场。让大家自谋生路。
下岗职工到底是怎么样自谋生路的呢?范一弓也知道,年龄大的,身体有病的,是没有办法找到工作的,只好流浪街头,捡垃圾。有的去偷,有的去骗,有的去抢。河东市的市政设施,什么井盖啊、电缆啊,甚至是河边的钢筋栏杆都有人去偷。偷去卖了钱,买米买油,苟延残喘。
有的下岗职工,得了大病的看不起,就从河东大桥上往下跳,一年总有十几个流浪汉,或者对生活绝望的人从大桥上飞身而下,这样的情况,就是“文革”武斗最厉害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
女的呢,实在活不下去,就出卖**。在河东市,由于下岗职工,尤其是女工太多了,她们大批量地拥向**业,导致这个行业非常繁荣。价格也便宜,有的中老年妇女,只要给个十元八元,她也愿意服务一次。派出所的民警曾经在一个山头上,发现了一个公开的卖淫嫖娼场所,在那里,所有的交易就像是集市一样,人头攒动,在那里卖淫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妇女,年龄最大的都有50岁了,还在从事这个营生。她们找到合适的对象,就在地上铺上随身携带的塑料布,或者报纸,就算是交易的场所了。
报纸上曝光后,把范一弓这个市长弄得出去开会也是灰头土脸的,别的城市的市长一见他就开他的玩笑,说你们河东市在这个方面算是走到全国的前面了、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后来屡禁不止,惊动了中央媒体,写了内参,中央领导亲自批示,要求严厉查处。省委省政府不敢怠慢,才从省里直接调动警力,把河东市的黄赌毒的势头,严厉地打击了下去。市委书记也因此受了处分,被调回省城里,做了一个不起眼的厅局的局长。级别虽然还是正厅,但仕途基本上完蛋了,。没有了任何升迁的希望。
杨春风这几年,政策摇摆不定,不像谢青松那样大卖特卖国有企业,因为可以卖的,基本上也已经卖完了,再卖下去,连老本也没有了。所以,他就提出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开放步伐,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走以资源换产业的路子,只要你来投资,建设工厂,地皮白送,税收减免,能给予的优惠措施,统统优惠。
这样确实吸引了一大批外资纷纷落户西江,从数字上看,成效确实不错,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样的发展模式表示肯定。
杨春风本人也很得意。
但从长远来看,是福是祸还很难说。或许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或许灾难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对这些问题,范一弓作为一个局内人,参与了所有的政策制定和具体实施,他自己就觉得这是赌博,又一次赌博,是用西江省的家底,千百年来积累的资源赌博。如果这一次得到的结果仍然是失败,将导致西江省元气大伤,彻底失去翻本的机会。
短短几年,这个苗头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西江省大批的矿产被开采出来了,但由于供应量大增,所以产量上去了,利润却下来了,有的厂子甚至是开工生产就赔钱。有的干脆关门停产,等待行业复苏。
没有工业的兴旺,就没有西江经济的发达。工业目前在西江这个落后的省份也占到gdp的绝大部分了,所以现在的省委书记和省长,说白了都成了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他们都在用经营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一个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和干部评价体系内,会不会经营企业、经营城市,成了鉴别你的政绩、能力的标志,这样的指导思想,到底还要制造出来多少人间悲剧,没有人说得清。
王一鸣特意看了看河东市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听说在这里登记的下岗职工,都可以得到有关部门免费的就业培训,这里的家政服务、家电修理、配套的小额信贷,都是下岗职工们特别需要的服务。
有的下岗职工,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