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宋乌托邦> 第四十五章校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校阅(1 / 2)

文信国公如期校阅三军。

提起“三军”,

现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

实际上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chūn秋时期,而且与现代陆、海、空三军实质意义也相去甚远。

chūn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

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

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jǐng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

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

罗石听文天祥说要校阅“三军”,就有点犯难了。

自己上哪去弄三个“军”给文都督校阅呢?

文都督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说出来的话,对下属,就是军令。

对于军事,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罗石都是外行。

先前,文天祥给罗石封了个“都统”的官衔,罗石就搞不清楚“都统”是个什么官。

问问“特聘顾问”方元朗,方元朗摇头晃脑琢磨了半天,说了句:“都统者,都统制也……”

罗石还是搞不明白,“都统制”是个什么官,是个什么品级,管什么的。追着问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搞清楚。

原来,宋朝武将职务一般分为阶官和职官。

阶官,对于武将来说,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军衔制度,如上校中校之类,是用于确定你几品;职官,就是代表职务,就是团长营长连长之类。

都统制是一个出征时候临时授予的官衔,用于统帅全军,相当于后世打仗时的纵队司令,平时并不给予。也没有对应的品级。

罗石估计,文天祥对自己只给职官,不给阶官,也就是随口封个官衔,把自己的力量当民兵看待。

不给阶官,也就意味着,没有正式“编制”待遇和正式的大宋官军不一样。

既然,文相公是把自己当民兵看待,那么,所谓的“校阅三军”也就不必太认真,弄个仪式,把自己的力量展示给文都督看看就是了。

难不成,文都督要是看了不满意还能执行军法,把自己给“咔嚓”了?

金盾的特种兵们最近一个多月,一直在对新收编的“陷阵、”“摧锋”两营进行整训。

整训的内容,也无外乎就是后世解放军新兵训练的一部分内容。

“陷阵、”“摧锋”两营都是收编的元军俘虏。

虽然是打了败仗被俘,那是输给了亚荣号的现代船只和武器,非战之罪。

放在宋末这个时空,和别的军队比,这些被俘元军都是身经百战战技出众的的百战jīng锐。身体素质和单兵技能都是过硬的。

能转战南北连续追击残宋朝廷三年,把几十万残宋军民追杀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当然不会是弱旅。

于是,整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队列训练,主要包括稍息、立正、原地间转法、齐步正步跑步,军容纪律等等,这个时代的单兵战术,来自后世的特种兵也没有什么好教给本时空这些“新兵”的。

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这两支“新军”的战斗力,没有什么作用,对改变两支“新军”的军容面貌,可是成效巨大。

现在的这支“新军”,就外观看来,除了拿着冷兵器发型还是留发,绿军装换成蓝工作服,衣着行动都很有几分和后世的人民军队的样子了。

整训期间,有个特种兵突发奇想,要给“新兵”剃头。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头发怎么可以随意剪?”

“尔等蛮夷,髠发短衣,妄称华夏苗裔,,想你百年之后九泉之下见得列祖列宗,你这等不肖儿孙的模样,你祖先可认得?”

……

一片哗然,楞是给顶回去了!

罗石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只能是苦笑叹息。

剃发易服这样的事情,在后世的满清干得成,这个时空,就是元世祖忽必烈也敢想不敢提的事情,这些人民军队出来的解放军叔叔,就敢想敢干!

在宋末,北方汉人虽然臣服于蒙古人的统治,一些汉人军阀,如史天泽董文炳张柔刘整这些家族,手里还保留着相当的武力,南方的汉人的降将吕文焕范文虎手里也有相当的实力;

宋末汉人的气节岂是明末汉人能比的?就算是在蒙古人直接统治下的北方汉人,也以为自家是比穿越者这些海外蛮夷牛!

蒙古人内部也有不少忽必烈的反对势力,忽必烈还需要利用汉军的力量压服蒙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