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全县要召开秋季造林誓师大会了,大会的前一天,周勇和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们又上了山,10天前栽种的桤树苗绿油油的,十分可爱,扒开泥土仔细一检查,新根已长了两厘米多,成活率近97%。
周勇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开誓师大会那天下起了瓢泼大雨,但参加会议的人谁都没有打伞,大家绕着450亩桤柏混交林看了又看,决定在全县推广桤木的秋栽。后来这项《桤木带叶移栽》成果获得了四川省和绵阳市科技进步奖。
从此,盐亭县便掀起了秋季植树造林的高氵朝,从8月底到9月15日是全县集中造林的日子,一切服从造林,甚至打谷子也要等到植树造林之后。每户老百姓过去贴门神的大门上都贴上了护林公约和造林公约,要领到了造林合格证后才能到集市赶场。因此植树季节山上人山人海,而集市上却冷冷清清。柏梓区黄永贵老人96岁了,还和大家一起上山植树,大家劝阻他,他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多少年了,我就盼着在荒山上栽树,给儿孙们留下一点想念,我咋能不来?”
三年后,到1986年,盐亭县的森林覆盖率从3.4%跃升到29.8%,经市、省、部三级检查,成活率达到了96.4%,荒山绿化率达到了99.9%,不但超过了林业部下达的标准,而且全国罕有。
1989年国家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之前,国务院的专家组曾对盐亭的人工林进行了考察并大加赞叹,当看到巨大的树窝和已经碗口粗细的桤树后竟说:“长防工程立项,希望在盐亭。”
长防工程正式启动后,盐亭被列为一期工程的重点县之一,建设规模为40万亩,国家投资70多万元,省、市投资30多万元,这是盐亭县林业第一次得到国家的大规模投资。全县利用长防林建设的有利时机,突击过去留下的薄弱地段,对低效、残次林进行了改造,1993年实现了基本绿化,1994年又提前一年完成了长防工程造林任务。
盐亭人民在生态建设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写出了辉煌的历史,震动于全川,影响于全国,先后被林业部和全国绿委评为“长防林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1997年盐亭县森林覆盖率达54.97%,被称为是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国家领导人和全国许多县、市都曾前来考察。
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4,表土流失减少了86%,全县塘、库、堰由于泥沙淤积减少,增加蓄水500多万立方米;土壤含水量增加了20%,地下水每平方公里增加了10万至16万立方米,许多已经干涸的泉眼又重新冒出了清泉;年均最高气温降低了1.7℃,最低气温上升了0.6℃,相对湿度提高了5.4%,风速平均降低了80%,使农业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
1998年以后,结合生态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绿山富民,调整林种结构,促进产业化经营。在突出生态林的同时,又发展了桑树、花椒、核桃、大枣等经济林。新一届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调整林种结构的任务,估计要8年后才能完成。
而实现产业化经营,对于盐亭县来说,则是一个新的、更加困难的课题。
再造阆苑仙境建设绿色明珠
四川境内、嘉陵江畔有一座被称为“三国文化”源头的城市南充,《三国志》的作者、西晋史学家陈寿便出生在这里,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境内阆中八年,死于斯,这里还有谯周墓、王平墓、瓦口关古战场等众多古迹。南充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的故乡。远在周朝,南充便有丝绸贡于巴国,如今,是中国四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2001年11月底我到南充时,看到这个“丝绸之乡”大搞环境绿化,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四大班子和各单位领导带头植树,女贞、榕树、小叶榕、香樟、柏树等组成的“绿色通道”已经露出了雏型。
南充市林业部门的领导说:“是阆中的环城绿化启发了我们。要了解南充的林业得先到阆中去。”
阆中离南充100多公里,一路上在朦胧的薄雾中,道旁的丘陵都是黛色的,行道树也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行道树是近几年新植的,只有两三米高,但10年后应该构成一道立体的风景了。
有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成,境内高楼林立,新城和旧城相依,独具特色的阆中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一起,并称为全国保存得最好的四大古城,它严格按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建造,古街院、古民居的装饰图案多达千种,窗花百种以上,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
阆中座落在四川盆地北部,滔滔的嘉陵江水自秦岭奔腾而下到阆中后,竟一改冲撞和激动的暴烈,变得温柔而缠绵,纡曲回环,由城北向西,转而向南,继而向东,绕城三面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