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生存与毁灭> 第69章 绿阴托起的地方(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章 绿阴托起的地方(1)(1 / 3)

香格里拉和青杨林

2001年6月下旬,我从四川西部甘孜州的乡城到稻城县去。

刚离开县城,汽车便陷入了一片云雾的混沌之中,四面八方的高山上都翻滚着浓浓的、淹没一切的云涛雾海。在云雾淡薄一些的地方,黛色的森林、连绵的群山、变幻不定的云层构成了一幅幅水墨画。

终于,我们来到了海拔更高的无名山上,阳光经过一番挣扎后,也终于向远山近谷射出了万道金光,灿然的阳光赶走了云雾,使山岚和森林都变得绚丽了。

我的心向新的采访点稻城飞去。

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富于传奇色彩的地方。县城附近的海子山是神奇的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古冰体遗迹,被称为“稻城古冰帽”,渺无人烟的古冰体遗迹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上面有冰蚀岩盆、冰川湖1000多个,是地质专家、生物学家和环境专家们十分感兴趣的地方;这里有雪域高原的圣地——亚丁(藏语“向阳之地”),1928年,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来到这里后,面对亚丁一尘不杂的雪山、草甸、海子、溶洞和原始森林,曾经激动万分地顶礼膜拜:“在整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找到这样的景色啊!这样和平、安详和幸福的圣地——这是美丽的香格里拉(天堂)!”

于是,稻城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的故乡是“最后的香格里拉”,这里是神的圣殿,人的天堂,是地球上留下的最后一方净土。

然而,我决定要采访稻城,主要还不是由于“古冰帽”和“香格里拉”引起的好奇和冲劝,更主要的是由于稻城人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培育出了绵延20多公里、占地3.2万亩的“万亩青杨林”。

3.2万多亩共有杨树300多万到400万株,而整个稻城县的人口却仅仅2.8万多,县城内仅仅3000多人,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个稻城人都种植成功了一亩多青杨林!这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雪域高原说来,难道不是真正的奇迹?

亚丁有仙乃日——观音菩萨、央迈雍——文殊菩萨、夏洛多吉——金刚手菩萨三座神山。传说中,正是金刚手菩萨用无量法力为稻城人民除去了危害他们的怪蟒,保卫了他们的幸福生活。而今天,稻城人却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的绿色长城,不但造福子孙,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建设起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

稻城的万亩青杨林获得了甘孜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世界林学界中获得了极高声誉。瑞典、英国、日本等国的植物专家曾先后前来实地考察,称赞之余一致认为,在这种高海拔地区成功造林,极具科研价值。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以《他们创造了奇迹》、《离太阳最近的绿色工程》、《绿色的丰碑》等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1991年,稻城县获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在急切的企盼中,我的眼前终于出现了一片闪着葱绿、连绵不断的杨树林,在高原明亮的蔚蓝色天空和片片白云的映衬下,泛着银光的树干和浅绿而微带黄色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抖动着,仿佛在絮絮低语,又仿佛在向蓝天白云倾诉着内心的喜悦,充满了盎然的生机。

小小的稻城县正隐藏在绿阴掩映之中,红瓦黄墙,十分美丽。

望着雪域高原上一棵棵纤细而又挺拔的青杨,我想起了茅盾的名著《白杨礼赞》,然而,稻城青杨的生长却远比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更为困难。

杨树是林学界公认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稻城的青杨学名“光果西南杨”,又名“西藏杨”,长期以来,稻城人民已经有种植它的历史,在藏族人民住宅的周围,常常可以发现零星的杨树,而关于这种杨树,善于创作神话的藏族人民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云游四方的活佛来到了稻城县附近的自龙寨。在这里,他没有看到绿色的森林、丰沃的草原、清澈的溪流和肥壮的牛羊,耳边只听见呼啸的风声,举目一望,到处都是漫天黄沙。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睛,移不开脚步。田里的庄稼枯萎了,小溪里的流水干涸了,老百姓们饥寒交迫,生活十分困难……看见眼前凄惨的景象,活佛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然后把自己手里的杨树拐杖高高地举起来往地上一插……

奇迹出现了,拐杖插进地里顿时变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杨树,飓风停息了,黄沙消失了,小溪的流水发出了叮咚声,枯死的青稞复活了……

人们无限欢欣,载歌载舞,回头一望,活佛已经含着微笑远去。但从此以后,自龙寨的人们便懂得了一个道理:植树造林可以阻挡风沙,改善环境,保卫丰收。从此,稻城人民便开始在房前屋种植杨树和别的林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

而自龙寨的杨树群呢?一直被稻城人民视作造林的鼻祖和心中的“神树”。如今,它们已经有七八人合抱粗,高20来米了,专家们考察后,认为已经有500多年历史。它们一直在风沙中屹立着,用自己绿色的巨臂,庇护着人们幸福的生活。

我走进稻城县附近郁郁葱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