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2 / 3)

,先是夸赞了她的业绩不错,认为她可以担当更重要的职责;然而又说最近行业不景气,利润比去年下滑得厉害;最后问小米如果她做部门主管的话会不会考虑裁员。当时小米愣了一下,凭着第一感觉说“不会”,因为很多同事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当时老板的脸色有点变化,后来,她的同事升为了部门主管。事后她才想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员,如果小米不是凭个人感情用事,而是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升职的就会是她。

有了这个教训之后,小米遇事多了一些思量,在不违背自己做人原则的基础上,也开始学着听老板的话中话。有一次老板要去欧洲出差,在此之前问她:你的英文和老外交流没问题吧?虽然她对英语不那么自信,但小米听懂老板的潜台词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就和他一起去欧洲。小米当然就说“没问题”,果然她获得了一次出国学习的机会。而英文上的不足,她在回家后努力补上去了。

和老板一起在意大利的时候,他们拜访一些老客户,老板对其中一位客户的产品明显很感兴趣,但价格有一点高。他用咨询的口气问小米:是否值得购买?小米给他的回答是:很不错,值得购买。其实她知道老板已经做好了买的决定,他来问只是确定一下,小米明白这时可千万不能扫了他的兴。果然,老板兴高采烈地和这家公司签约了。这次小米又尝到了会听话的甜头――回国之后升上了主管的位置。

作为一个下级,就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心揣摩上级的真正意图,分析上级之所以这样做的真正心理,这样你才能正确地领会上级的想法,才不会背离上级的真正意图,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级所想,甚至把工作做到上级的前头,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国名将威尔顿有一次在视察前方情况后,顺手把他的手套丢在一个视察时经过的小山丘上,然后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营地。他的部将中,许多人并未将这件小事记在心里。但是有一个人却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把威尔顿的手套捡了回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威尔顿对他的这位部将下命令说:“我要你在我那天视察时丢手套的地方设火炮,随时待命攻击。”这位部将立即回答道:“报告主帅,我已经架设好了。”威尔顿听后满意地一笑。

这位部将为什么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主帅丢手套的真实意图呢?那是因为他用心分析了主帅当时在视察时丢手套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主帅,在视察前沿阵地时,将自己的手套丢在视察过的一个小山丘上,这本身就是很值得部将注意的举动。想必这位部将当时也有着类似的心理活动,至少他注意到了主帅的“异常”举动,然后对这一举动进行了心理分析,再加上结合当时前沿阵地的情况,那么他很快就可以得出主帅那样做的真实意图。作为上级,是很乐意拥有这样的一个下级,也乐于委以重任。

我们常说:“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不是你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只是你没有用心观察他的举动,没有用心揣摩他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谁也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必然会在他的行为举止上体现出来,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揣摩它。同样的,你必须也拥有这样的心理,才能观察到上级的举动,否则,即使你注意到上级的举动,你也一样揣摩不出上级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一个人只有掌握了上级赖以产生“意图”的各方面的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去揣摩、玩味、领会这些信息,才能准确预知上级的意图。上级刚去想的,他已经在想了;上级还没想成熟的,他早就胸有成竹了;上级要吩咐执行的任务,他已经超前完成了。

很多的时候,上级可能是拿着促销方案、拿着管理制度、拿着他的上级交给他的各种各样的任务,让你去揣摩。他会干,或者是不干?他会这样干,还是会那样干?他会叫这个人干,还是叫那个人干?他的要求是这样,还是那样?你就感到很难预测。为什么?因为这里面影响因素太多。可是这其中是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呢?不是。规律是存在的,只不过在我们用心去研究、揣摩它之前,它不会自己跑到我们的头脑中来。

3.通过细节与领导达成共鸣

为何有些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受到领导的器重,让自己成为办公室里的宠儿?其实赢得领导好感需要些小技巧,这些小技巧所达到的效果,不是没日没夜地加班所能达到的。

不少职场人都存在这样的疑惑:“某位女同事轻而易举就赢得了老板的好感,她到底有什么秘诀呢?”我敢打赌,她们绝对不是因为拼命打字,一直打到手指脱臼而感动了老板,而是在工作中运用了一些不太容易让人觉察的技巧。不过,只要你用心观察,还是能看出端倪的:比如,她习惯穿一些大方、稳重的服装,而老板也是;她与老板谈话的时候,头总是微微向右偏,而凑巧老板也这样。这些举动不仅不会有拍马屁的嫌疑,而且还会给老板留下良好的印象。

(1)用领导的语言习惯沟通。

身体语言与说话声调是给人好印象的第一要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