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富同学穷同学> 第72章 第二个人生:你富有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第二个人生:你富有吗(1 / 3)

他小时候读书的成绩非常好,与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在全班排名都在前六位。因为成绩的原因,也因为我们这些孩子其实都不是老老实实读书、还是比较调皮捣蛋的群体,所以我们成为好友。这个友谊的团体持续了30年,后来不停地有新成员加入,也有旧的成员离去。从这里面的一些迹象,也体现出学校选择的重要性,对于父母来说,选择一个好学校和好的环境,能够为子女提供较好的选择权,这是人生不平等的开始。我的这个同学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自由的游戏时间,那个时候,除了我的父亲管理严格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那些好友都有自由的活动空间,父母非常开明。一直持续到高中,大多数的好友都考入当地的重点高中,包括我在内。特地提了一下自己,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但是我的确是非常聪明的人,仅仅依靠小聪明就考进了这个重点高中。但是在高中的三年生活里,我保持了三年的倒数第一或第二的学习成绩,另一个和我倒数排名的是我另一个好友,他从一个众所周知的烂中学考进来,基础较差,后来他在江南春的公司里担任高管。

我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和父亲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对抗父亲的方式就是自我放弃,严重厌学。这个不提,后来我还是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因为我在高考前好好读了两个月书。但是这个同学没有上重点高中,并不是他的成绩出了问题,是他的父母帮他作了个决定:让他去读了中专,提早上班。这是个错误的决定。我在前面的大段文章里曾经提到教育的作用,回答关于富豪大部分是弃学学生的问题。富豪的产生并不是读书产生了灾害,而是弃学去求生存的人群基数非常庞大,你看到了成功的那几个人,你没有看到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千万人。即使是这些富豪,他们在经商发展的历程中都极力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李嘉诚号称小学没有毕业,但是你从他的谈吐里感受到这一点了吗?放弃高等教育给这个同学的一生带来了影响。犹太人在世界上以金融、财富着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犹太人唯一的传统是持续不断地教育。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族群。与这个民族相提并论的是华人,全世界的华人都对子女的教育不遗余力。

所以当我们目睹他放弃高中教育去读中专并成为我们这些好友中最早赚钱养家的人时,心中的感觉五味杂陈。他赚钱的那三年时间在后来的岁月里很快被我们追上,并远远地把他甩在后面。当我大学毕业从几百元工资起步到获得年薪十万购买第一套房屋时,仅仅过了6年。而我这位同学却还只是拿着一千多元的工资。如果仅仅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是不对的。我非常敬重这位同学,他是少有的人品正直待人真诚对世界关心的人。从一些小事你就可以看出来,我们曾经数个同学结伴去普陀山旅游,在海轮上,我吃完了东西,随手要把袋子扔进海里,被他阻止。他说:我们要保持海洋的清洁。以我们的交情和熟悉程度,我能读懂他开玩笑的语气但当真的情感。他在当时长达十年的职业岁月里先后获得了成人大学的学历,众所周知成人大学考试是非常难的;获得了英文教育的各级证书等。这些在他的职场生涯中帮助不大,到了很久之后,几年前他才获得类似于车间主任下一个级别的职位。这个国营体系的大厂其实对正式学历看得很重,我另一个大学同学也在这个集团,比他晚进三年,却已经是分厂的副厂长,分管上千名员工。

直接面临的是经济上的困窘,这种困难当然不会比我工厂倒闭时面临的绝境更困难,但是却绵绵不断磨灭一个人的意志和生活态度,使人生过得平淡和困乏。但我佩服他的还在于他安贫乐道。住房对于每个适龄青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尽管许多的专家鼓动,买房会成为房奴,但是不买房就会成为爱奴,减少成婚的机会。以我这位同学的人品和相貌,有不少的女孩子愿意跟他,但是房子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父母因为对当年阻止他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愧疚,让出自己的住宅,搬到亲戚家住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也是最可怜的父母,同时有时候也是最可笑的父母。我同学的父母不可笑也不可怜,但是确实牺牲了非常多。我们经常聚会,会听他谈论一些工厂琐事,慢慢长大,孩子出生,开始谈论子女的问题。现今的环境差,孩子不是有这样的疾病,就是有那样的疾病。然后,幼儿园学校老师眼光犀利,看人下菜,对几岁大的孩子就开始展开势利眼;不停地向家长要钱,开培训班等。这些话题占据了我们的聚会。这里面是什么,是金钱!无论孩子生病还是教育,都牵扯到金钱。

同学夫妻的职业有个好处,因为他们在国营大企业,体制内提供的福利,帮助他们降低了孩子的一半医疗费;而我的女儿生病时就全部由自己报销了。幼儿园的钱不能少,孩子的营养和服装不能差。这些开始侵蚀我们的钱袋子。因此我们这些年到中年的人开始每日面对账单。我在这里不肯把他归入穷同学的行列,是因为他们夫妻在财富上的确匮缺,但是在人生上却不属于失败的那种,他们正是中国城市市民最普遍的代表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