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无师自通百姓经济学> 第1章 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 (1)(1 / 2)

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成为有钱人”这样的说法明显是荒谬的。

假设某天全人类真的都变成有钱人了,那会是怎样一个世界呢?有钱以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可能不用像现在一样拼命工作了。而富裕后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大把的钱该用在何处,以前一直望洋兴叹的别墅、飞机、奢侈品等都不再是梦想了。然而这样的状态保持不了多久,因为终于在某天大家会发现: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大幅上涨了,之后到处都是商品脱销,大家都买不到任何商品了。怎么会这样呢?因为工作的人减少了,商品生产者也越来越少。当生产商品、销售商品这一基本经济活动停止时,这个世界将只剩下钱,那时却无商品可买,金钱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所有人的需求都完全得到满足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都变成有钱人也是不可能的。一部分人变得富裕,需要另外一部分人为此付出相应的劳动。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性。世界所有的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身上,能够比较接近地表示这种分布情况的数学曲线叫做“正态分布曲线”(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稀缺性是所有社会都要面对的基本经济问题。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小至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延续的足够能量。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地为自己制造出更多的难题和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力气提高自己以解决、克服这些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稀缺性在人类生存的意义上可能不成其为问题,但当人类“过度需求”时,稀缺性的假定无疑是成立的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就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设想一下,如果适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挥霍浪费,经济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当然,资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时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换言之,要在承认资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举例来说,相对而言,我们呼吸的空气,没有什么稀缺性。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地自由呼吸。所以,并没有专门研究分配空气的学问。但就大多数自然资源来说,几乎都是稀缺的。人类的产品都要靠消耗自然资源来生产的,所以人类的产品也都是稀缺的。经济学要研究如何生产、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和产品,以节省资源,达到最佳效用。过去人们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所以不太重视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的利用。现在看来,水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提倡节约用水,也开始重视利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了。

在整体上,“资源并非均匀分布”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直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多”。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正因为如此,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全部被满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是当今世界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平静并且理性地接受“资源稀缺”这个现实,其困难程度超乎想象,人类花费了将近2500年的时间——从狄奥根尼斯到凯恩斯。

在稀缺的世界中学会选择

没有选择就谈不上价值,没有选择余地的“机会”就不应当叫做机会,也谈不上机会成本。

——汪丁丁(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教授)

一个理想的社会是:个人有选择的自由,而政府没有无视个人选择的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资源稀缺性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有效使用有限的资源。尤其是在诱惑众多的当今社会,我们更应以经济学的智慧来看生活和这个世界,从众多选项中尽可能作出高效合理的决策。

稀缺和选择的经济学思想不仅仅应用在“金钱”上,更包括了时间、精力,乃至我们渴望得到或实现的一切事情。据资料显示,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他和我们一样,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他从路边捡起100元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给他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这100元。

王菲有一句歌词:“时间是怎样滑过了我皮肤只有我自己最清楚。”那么,我们的每一天,每分每秒都是怎样度过的呢?你是否是一个理性人,能够有着明确的目标,懂得运用成本——收益原理来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呢?

收益大于成本,说明了某一方案具备可行性。在人生之中,你面临的很多方案都是收益大于成本,但你必须选择一个利润(收益减去成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