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听到兄弟问自己显出一脸无奈,叹道:“近来东京城内谣言四起,说点检将做天子,这是满门抄斩之罪啊!为兄担心要连累弟弟了。”赵匡义气愤地说道:“着一定是有人陷害,咱们行得正,没什么可怕的!”赵匡胤又叹了一声:“唉,当今新主年幼,太后又是女流,只怕他们听信谗言,赵家就要多灾了。”
赵匡义看着兄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赵匡胤看在眼里,他说:“你有什么话尽管说,难道还有比杀头更大的罪吗?”赵匡义紧握双拳,大声说道:“干脆反了吧!咱们在前方拼命,他们在朝中享福,不尽不发兵饷,还要疑来疑去。况且点检做天子也许是天意呢,我们不能逆天而行。”赵匡胤变了脸色,一把握住宝剑怒道:“住嘴!你怎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想我们赵家世受皇恩,万万不能有此想法,今天我要替家祖杀了你这个忤逆的子孙!”
赵匡义看到自己兄长如此急忙上前按住剑柄,说道:“兄长,现在情况紧急,心软就是对自己残忍,况且咱们无辜受死,赵家就会绝后,你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父亲吗?”赵匡胤听了此话,好像呆了一样,他突冉面向北方跪了下来,道:“先皇在上,臣赵匡胤一片忠心,日月可鉴,但是朝中大臣却不容我,我该怎么办啊?”赵匡义扶起他兄长,说道:“兄长放心,只要你点头答应了,余下的事就交给我去办,不会叫你为难的。各位将军都对你忠心耿耿。”赵匡胤不置可否,他跌跌撞撞的走出营帐,回到自己帐里大喝好酒而睡。当夜,军中起了一阵骚动,人人都在议论,军粮断绝,朝政被韩通把持拒不发饷。因主帅赵匡胤烂醉如泥赵普提议各位将军一起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当赵匡胤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忽被一阵“万岁”声惊醒,大将高怀德捧着黄袍,不由分说就批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三军高呼万岁,响彻云霄。赵匡胤推辞再三,众人以死相胁,最后赵匡胤依刘邦故事约法三章,大军向东京进军。城内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早已恭候多时,此二人都是赵匡胤的心腹。接下来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说的,赵匡胤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说道:“嗯,爱卿说的不错,继续说来。”赵普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宋太祖听了之后笑着说道:“你太多心了,你放心,这两人是朕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朕的。”赵普说:“臣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臣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三军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有人把黄袍披在他们的身上的时候,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宋太祖听了之后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爱卿提醒一下,朕确实该考虑一下这件事了。”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朕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众卿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朕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众卿连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普天之下有谁不想做呀,又有谁不眼红呀?”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宋太祖说:“朕曾替你们想过,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朕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过了一段时期,又有一些节度使到京城来朝见(此时是公元969年)。宋太祖在御花园举行宴会。太祖说:“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朕真过意不去!”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臣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臣告老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