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看了田千秋的奏章之后,后悔莫及,于是召田千秋上殿,说道:“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你能直言陈明零点情,像是高皇帝有灵,命你来辅佐于朕。”于是即刻拜田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越级升为丞相。为替太子报仇,武帝下令族灭江充一家人。把苏文绑在横桥上,纵火活活烧死。尽管如此,武帝总是怀念儿子刘据,时时怜悯太子的无辜。因而特地在太子殉难之地湖县树起一座思子宫,并在思子宫前筑了一座“归为望思台”,以表示父亲对儿子的真切哀思,世人听说到这一切之后,更加为太子所受的冤屈感到惋惜了。
相反,同样是被汉武帝逼死的卫子夫,武帝却从未流露出感伤追悔之情,。卫子夫死后,她的尸体只是由几个小太监草草地装进一具小薄木棺材里,埋葬在城南瓜桐柏亭。一下到她的曾孙汉宣帝即位以后,才重新厚葬卫子夫,追谥为“思皇后”。并置园邑三百家,还派人长年奉守她的墓冢。
汉武帝一生的功过是很难评说的,不过有一件事却肯定是正确的,那就是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所说的西域,是指现在新疆和中亚细亚一带。这一地区和现今甘肃省的大部分以及宁夏等地,当时都在匈奴的控制之下。汉朝与西域,当时是分居在匈奴的东西两边,不能直接往来。匈奴一直是汉朝严重的边患。一直到汉武帝即位之后,才打破了这个局面。武帝即位之后,一心想彻底解除匈奴的威胁,从投降的匈奴人那里得悉,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同匈奴有灭国杀君之仇大月氏本在敦煌、祁连之间,后来被匈奴冒顿单于攻破,而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把大月氏王给杀了,拿他的头颅作成了酒器,也有人说是尿器,作为胜利的纪念。大月氏国被迫迁移到大夏。汉武帝了解到这个消息之后,便想联合大月氏,由双方出兵夹击匈奴,施行“以夷制夷”的策略。但大月氏国远在西域,与大汉朝一向没有往来,彼此相距万余里,如何去联系呢?又派谁去呢?而派去的这个人必须要具有大勇、大略的人不可。
经过挑选,一个非凡勇敢、健壮的人被选中了。这个人就是张骞。张骞是汉中城固县人,在朝中任“郎”的官职。汉武帝见他长得仪表非凡,心中甚是喜欢,便委以专使,前往大月氏。当时张骞不足三十岁。
就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带领了一百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远征。他的主要助手,是一名熟谙匈奴情况,名字叫甘父的奴隶。张骞手持“节”(一根七尺长的竹竿,挂着三把牦牛毛,表示皇帝使臣的身份),渡过黄河,悄悄进入河西,想通过河西匈奴地区,去西域寻找月氏国。不料他们却在河西西部沙漠里迷路,遭遇到大队匈奴骑兵,被匈奴兵所俘虏。张骞被带到单于处受审。因张骞所持汉节和致大月氏国的玺书都已经被匈奴兵给搜去了,张骞也就不能再隐瞒了,便直言自己是汉朝派去大月氏国的使臣。单于问明白之后,明白了张骞要去大月氏国的意图,当然这并不是张骞告诉他的,只是身为一国的首脑,对周边国家所发生的事就该丰富的联想,才能保证自己的国家不受伤害。基于这个原因,张骞和他手下所有的人全部都被扣留在匈奴。
张骞曾经肯求单于放掉自己,以使自己能够完成使命,可是单于却对他说道:“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方,你们汉朝的使都怎么可能会去得了呢?假如本王想要派使臣去南越去,大汉朝肯同意吗?”为了能够把张骞留下来,单于选了一名胡女给张骞为妻,目的不仅要留下他,还要张骞投降,进而为匈奴出谋划策,以求能够进犯中原。但是张骞岂是能为这些所能打动之人,他手持汉节,忠心耿耿,无论单于使出了什么样的手段,都未能使张骞投降变节。张骞等人一直被软禁在匈奴十几年的时间,跟随他前行的壮士们几乎死亡殆尽,只剩余了二三十人。但张骞心如铁石,对国家所赋予自己的使命始终未曾忘记。年深日久,匈奴人也就对张骞的防备就放松了,而张骞等人也就趁着这个机会在一天,乘着匈奴人没有注意到他们,便带着部分属员同西逃去。他们在茫茫沙漠中走了几十天,结果又迷了路。张骞利用自己所会的星相学判明的方位之后又发现食物没有了,还幸好甘父善于射箭,每日里众人就靠着甘父射下飞禽走兽来充饥,喝动物的鲜血来止渴。他们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域大国之一的大宛。
大宛国王早就听说东方有一个地大物博,富庶繁荣的中国,见到有中国人来访,非常的高兴,执勤款待,敬如上宾。张骞表明来意之后说道:“如果国王肯愿意助我们到月氏国,将来回到大汉朝之后,必有重礼相谢。”大宛听完之后,对张骞所说的汉朝的珍稀宝物羡慕不已,便当场表示派人送张骞等人先去康居,然后由康居直到大月氏。他们一行人又经过了一番跋涉终于来到了大月氏,可是此时大月氏太子即位,而且因为大月氏已经征服了大夏,有了肥沃的土地,生活富裕,四境安宁,已经无意再向匈奴再起锋火,也没有意思要报旧仇了。张骞虽然费尽了口舌,可是大月氏王就是不同意。大月氏王只是表示对汉使千万里迢迢来访,很是感激,但的确感到两国相距遥远,,突击匈奴之策根本就难以实现。远隔着千山万水,同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