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141章 帕金森病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帕金森病 (2)(1 / 3)

(1)头皮针治疗带注射。主穴带:额中带、额顶带后1/3。配穴带:顶颞前斜带、枕下旁带的双侧带。取6号针头,5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复方丹参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2ml混匀,快速刺入所取的治疗带皮下,有酸、麻、胀、沉感即可。无酸、麻、胀、沉感可稍提插捻转,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即可缓慢注入药液,按顺序注入额中带、额顶带后1/3、顶颞前斜带、枕下旁带的双侧带,顺穴带循行注入每穴带1~2ml,注射完毕后轻轻按揉2分钟,待药液吸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休息3~5天后行第2个疗程,如上法隔日1次。

(2)穴位注射疗法。主穴:膈俞、心俞和风府。配穴:上肢及头面部震颤严重者加大椎,下肢震颤严重者加命门。取维生素B12注射剂,每穴0.5ml,隔日1次,病程长且病势重者每日1次。

(按摩)

1.①患者坐位,医者位于患侧。②拿肩井,按天宗,按揉肩关节周围。③肩部及上肢的后侧、外侧和前方,配合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④按揉大椎、曲池、手三里、消颤、内关等诸穴。⑤拿捏上肢,搓抖上肢,捻五指。

2.①患者坐位,术者先以轻手法按揉风池、风府,拿五经,掌根震击百会,拳背震击大椎及腰阳关,再由上而下直擦背部督脉3~5遍。②揉太阳,分推坎宫,开天门,掐揉头维、四神聪及百会,梳理头针疗法中的舞蹈震颤控制区,扫散侧头部,先左侧后右侧交替推桥弓各50次。③掌擦患者前胸、肩背、腰部,以透热为度,再拿肩井,按揉极泉,以出现得气感为宜。④直擦患者手三阴经线,由酸至腕部拿捏上肢,搓抹手指,掐揉甲根,摇肩抖肘,屈膝屈髋,按揉血海、三阴交。⑤气血两虚者加揉脾俞、胃俞、血海、照海、足三里;肝肾阴虚者重擦督脉,揉肝俞、肾俞、命门、涌泉、至阴。以上治疗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手法刚柔相济。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刺络放血治疗)

选穴:曲泽、委中、大椎、太阳等。在上述穴位所在部位找到瘀血络脉,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1~2分,任其自然流血,血止之后,再加拔火罐进一步拔出瘀血。

(名医临证经验)

1.胡建华复方四虫汤治肝风痰浊流窜,阻滞脉络。

方药组成:天麻12g,钩藤15g,僵蚕12g,地龙9g,石菖蒲9g,远志9g,丹参15g,白芍30g,生南星20g。另蝎蜈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

功效:平肝息风,豁痰和络。

主治:震颤麻痹。症见进行性肢体拘紧,震颤不已,活动僵硬,行走不稳,表情呆板,时常头昏胸胁满闷,口流涎液,苔薄舌胖,脉弦滑。

方解:证属肝风痰浊流窜,阻滞脉络,而致筋脉失养。生南星有息风豁痰定痉之功,与天麻、钩藤、石菖蒲、远志同用,以加强药效;白芍味酸入肝,养血柔肝以平肝息风,大剂量使用具有较好的降低肌张力和抑制不自主活动的作用,为治震颤、痉挛之要药。

2.柳玉美柔肝养血息风汤治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方药组成:白芍60g,木瓜30g,当归30g,鸡血藤30g,全蝎15g,蜈蚣2条(研末冲服),钩藤30g,厚朴10g,泽泻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

功效:柔肝养血,滋阴息风。

主治:肢体震颤,劳动时症状轻或无,休息及情绪激动时震颤明显,走路不稳,伴头晕目涩,耳鸣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

方解:白芍、木瓜,味酸,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鸡血藤,味辛甘温。归肝经,两药合用,养血活血,舒筋活络;全蝎息风之力强,蜈蚣搜风之力胜,加用钩藤,三药皆入肝经,共奏息风止痉之功;甘草一则配白芍酸甘化阴,二则调和诸药。

3.李玉香杞菊地黄丸治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虚风内动。

方药组成:枸杞子30g,熟地黄40g,山茱萸30g,牡丹皮、茯苓、泽泻、菊花各15g,白芍50g,郁金、天麻、钩藤、白术、山药各20g。

功效:滋阴补血,平肝息风。

主治:震颤麻痹。症见双手震颤,头有时轻摇,面色无华,多梦,头晕,遇怒加重,舌质淡,脉弦细。

方解:证属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虚风内动。杞菊地黄汤以滋阴补血,加白芍、郁金、白术以疏肝解郁健脾;加天麻钩藤平息肝风;以上药味共奏为解郁健脾滋养肝肾,平息内风之功。

4.李怀生定振丸治阴血不足,肝风内动。

方药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钩藤、制首乌、枸杞子各15g,黄芪24g,白术、天麻、防风、威灵仙各10g,全蝎6g,蜈蚣2条。

功效:滋阴养血,平肝息风。

主治:震颤麻痹。症见形体消瘦,双上肢屈曲颤抖不止,遇事或遇生人则震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