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101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1 / 2)

3.补中益气丸适用于肾虚日久兼见脾虚者。每次服用10g,每日3次。

4.金水宝胶囊适用于肾阴阳两虚者。每次3粒,每日3次。

5.参鹿片适用于肾阳虚者。每次4片,每日3次。

6.济生肾气丸适用于肾阳虚兼见浮肿者。每次10g,每日2次。

7.补肾宁片适用于肾阳虚者。每次3~5片,每日3次。

8.益康胶囊适用于气虚者。每次2粒,每日3次。

9.十全大补丸适用于气血两虚者。每次9g,每日3次。

(外用药治疗)黄芪250g,党参190g,白术190g,茯苓200g,干姜30g,陈皮50g,半夏50g,五味子50g,补骨脂190g,附子90g,肉桂30g,淫羊藿150g,山茱萸150g,肉苁蓉150g,木香30g,当归120g,熟地黄190g,香附120g,砂仁30g,川芎150g,麻黄、黄丹适量。用麻油浸泡以上药物(除黄丹)7天,加热,油沸后改用文火,待药至枯黄色后,过滤去渣。再熬油至滴水成珠时止,徐徐加入黄丹,并用力搅拌,收膏。倒入冷水中浸泡7天去火毒,每天换水1次。然后取出膏药置水浴上使其变软,摊涂于纸上或布上,每帖重20~30g。贴前先于脐部或膻中穴部位洗净擦干,每3天更换1次,亦可脐部或膻中穴部位轮流贴敷。适用于各型甲减,尤以脾肾阳虚型为佳。

(针灸治疗)

1.体针

取穴:主穴取气海、脾俞、肾俞、心俞、足三里。加减:畏寒,肢冷,乏力加灸大椎、命门、身柱;水肿,尿少加针刺关元、阴陵泉、丰隆,灸关元、神阙;腹胀,便秘加天枢、上巨虚、大肠俞;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加百会、四神聪、太溪;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加内关、神门;肌肉关节疼痛加合谷、阳陵泉、太冲、曲池;月经不调加三阴交、血海;性功能障碍加大敦、秩边、次髎、环跳;食欲减退加公孙、内关、中脘;郁闷,心烦加曲泽、膻中、肝俞;病久阴阳两虚者,加行间、太溪。

操作:以上取穴均为双侧,毫针补法为主,足三里穴针刺加灸。留针30分钟,每周3次。

2.耳针取脾、肾、皮质下、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穴,留针20分钟,或用埋针治疗。

3.皮肤针选颈部、背部之膀胱经部,轻叩以局部潮红为度,隔日1次,不拘疗程。

4.穴位敷贴选用有温补肾阳作用的中药,如生附子、肉桂、益智仁、党参、白术、细辛、胡椒、干姜等药物,研末备用,每次取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命门等穴中4个左右穴位,同时取适量药粉用生姜汁或白醋调成膏状,用胶布固定于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贴4~12小时。

5.艾灸选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用温补肾阳的中药粉铺在穴位上,厚约1cm,以直径4cm艾炷在药粉上施灸,每周3次,每次3穴,每穴3~5壮,4个月为1个疗程。

(按摩)

1.主要手法揉法、一指禅推法、擦法、法、点压法。

2.常用穴位与部位风池、颈夹脊、水突、脾俞、天突、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阴陵泉、公孙、涌泉、颈部及背部膀胱经、足内侧部、足底部。

3.操作程序

(1)患者坐位:先轻揉颈后颈侧约10分钟;再拿揉风池2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施于扶突、天鼎、天突等穴各1分钟。

(2)患者俯卧:先自上而下直推膀胱经5分钟;再点压心俞、膏肓、脾俞、肾俞、志室各1分钟;而后于背部自上而下施以擦法3分钟。

(3)患者仰卧:先点揉中脘、梁门、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公孙、涌泉各1分钟;再在腹部自上而下施团摩法5分钟;最后在足内侧部和足底部施以擦法,以透热为度。

(饮食)

1.鹿肉250g,洗净切片,肉苁蓉30g(浸酒1宿,去皮切片),共煮熟加生姜、葱、盐、酒调味后食用。有温补肾阳作用。

2.羊肉适量,加肉桂、蔻仁、茴香、生姜、酒等调料煮熟食用。有温补脾肾作用。

3.羊肉羹。羊肝、羊肚、羊肾、羊心、羊肺各1具,朱酥50g,胡椒50g,陈皮6g,良姜6g;苹果2个,葱茎5根。先用慢火将羊肚以外原料共煮熟,再入羊肚内,缝合肚口:再煮至熟。入五味调料吃肉饮汤。

4.紫菜萝卜汤。紫菜50g,陈皮10g,萝卜250g切碎,每天煮汤服用。有化痰、软坚、消瘿、散结之功(但不适合乔本甲状腺所致甲减)。

5.海藻茶。海带、海藻、紫菜、龙须菜各30g,煎汤代茶饮用(但不适合乔本甲状腺所致甲减)。

6.牡蛎海带汤。蚝豉(牡蛎肉)100g,海带50g,加水和调料共煮。每天分2次服食(但不适合乔本甲状腺所致甲减)。

7.凉拌海蜇头。海蜇头250g,酱油、香油、醋、姜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