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如山般沉重的压力与扑朔迷离的未知之下,汉景帝刘启无奈地做出了一个,令天下震惊的决定!
腰斩当年自己的老师,晁错!
那一日,菜市口人山人海,喧闹嘈杂。
风呼呼作响,透着无尽的悲凉,好似在为即将到来的惨剧哀鸣。
晁错的身影在炽热的阳光下显得那般决绝,他昂首挺胸,目光坚定,毫无惧色。
身上的官服在风中微微摆动,像是他最后的抗争。
他的发丝在风中凌乱,却丝毫不减其威严。
周围的百姓们交头接耳,有的面露惋惜,摇头叹息,低声嘟囔着~
“这晁大人一心为国,怎落得如此下场?”
那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无奈与同情,眼神中满是对晁错命运的悲哀,眼眶微微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有的则心怀恐惧,瑟缩着身子,生怕惹上祸端,眼神中充满了惊慌,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抓住衣角,指关节都因为用力而发白~
还有的义愤填膺,大声叫嚷着!
“晁大人冤枉啊!他何罪之有?这是昏君的错!”
但很快,就被一旁的朋友们捂住嘴巴拖走,怕他也引来杀身之祸!
只见,他那挣扎的身影显得如此无助,双脚在地上拖拽出深深的痕迹,鞋都掉了一只,嘴里还在含糊不清地呼喊着,声音越来越微弱。
当晁错的生命消逝,汉景帝刘启的心中也生起愧疚。
他想起晁错曾经是他的老师,在自己年少时便悉心教导,为他答疑解惑,耐心地讲解经史子集,传授治国之道,对自己有恩!
那时候,晁错总是手捧着书卷,逐字逐句地为他解读,眼中发着智慧的光芒。
夏日的午后,书房里闷热异常,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晁错却丝毫不觉疲惫,依然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声音在酷热中显得有些沙哑,讲到激动处,额头上的青筋都凸了起来,汗水顺着脸颊流淌~
寒冬的夜晚,炭火明明灭灭,不时有火星溅出,晁错仍滔滔不绝,为他分析着古今中外的治国方略,冻得发红的双手比划着各种手势,嘴里呼出的白气在烛光下若隐若现,睫毛上都结了一层薄薄的霜~
可如今,在这复杂的朝局和动荡的局势面前,这些往昔的恩情都显得微不足道!
江山百姓的稳定安宁!
不可与情义等同!
晁错被处斩后,朝中大臣们人心惶惶,议论纷纷,都在揣测着汉景帝的心思。
而那些一直反对晁错的势力则暗自得意,认为终于铲除了一个心头大患。
他们在私下里举杯相庆,谋划着如何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
在那奢华的府邸中,灯火通明,他们的笑声在回廊中回荡~
“这晁错一死,咱们的阻碍可就少多了,得赶紧想法子让皇上顺着咱们的意思来。”
有人谄媚地这样说道!
“大人高瞻远瞩,如今总算能放开手脚了。”
那谄媚的笑容扭曲得令人作呕,脸上的肥肉都挤在了一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另一个则继续附和着说:
“是啊,以后咱们可得好好把握机会,可不能让这机会溜走。”
说话间,眼神中透露出贪婪和野心,嘴角还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笑,露出一口黄牙。
晁错被腰斩后的当天,在那万籁俱寂的夜晚,汉景帝刘启身着一袭素衣,未带任何侍从,独自一人悄悄前往刑场为晁错收尸。
月光如水般洒在他苍白的脸上,映出他眼神中满是无法言说的哀伤与愧疚。
他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像是每一步都承载着千钧之重,每走一步都在地上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鞋底沾上了尘土。
当他来到晁错断为两节的尸体旁,缓缓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晁错冰冷且僵硬的身躯,手指微微颤抖,那双手曾指点江山,如今却满是无奈。
他仿佛想要通过这触摸,找回昔日与他共商国事的温馨时光。
那时的他们,满怀壮志,一心想要让汉室江山繁荣昌盛,常常在书房中彻夜长谈!
烛光映照着他们坚定的面庞,晁错慷慨激昂地陈述着自己的见解,言辞激烈而充满激情,手势有力,说到关键处甚至站起来来回踱步,长袍的下摆随着步伐飘动,汉景帝则频频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时而插话询问细节,表情专注而认真,双眉紧锁陷入沉思,额头也皱出了几道深深的纹路~
偶尔,他们也会因意见不合而激烈争论,声音在书房中回荡,甚至激动得拍案而起,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溅出,打湿了桌案,但最终都能达成共识,相视一笑,继续探讨。
可如今…
唉…
不久之后,汉景帝刘启便在宫外一处清幽之地设下灵堂。
灵堂四周挂满了白色的幔帐,随风飘动,宛如幽灵的裙摆。
汉景帝亲自点燃香烛,香烟袅袅升起,烛光在风中摇曳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