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茗子青春日记> 第35章 发展农村宣传产业之我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发展农村宣传产业之我见(1 / 2)

茗子在玉田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九日,撰写的论文《发展农村宣传文化产业之我见》,荣获安宁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97年会暨全区乡村宣传教育中心(站)研讨会优秀论文。

论文《发展农村宣传文化产业之我见》:

党的十五大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热潮中,作为党在广阔农村的重要宣传教育阵地的农村宣教中心,如何发挥其作为现代大众传媒和社会宣传手段的特有功能和自身传统方式,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努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于五大精神的宣传教育,使五大精神深入广大农村、深入千家万户,这已成为当前广大农村宣教中心当务之急的一大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解放思想,树立效益观念和产业意识

近年来,闽东地区广泛创办农村宣教中心(站),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党员干部群众中的宣传教育功能作用,大力加强宣教中心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形成了闽东的宣传特色,多次受到中央和省里的表彰。宣教中心从无到有的创办,是闽东农村宣传阵地建设的第一次飞跃,成为党在农村的一个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服务中心的载体、思想教育的课堂、科技传播的渠道,精神文明的窗口和文化娱乐的舞台。

宣教中心的创办,对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的思想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深入贯彻落实,保证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从闽东地区宣教中心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和各项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宣教中心的教育方式、基地建设与发展壮大等方面,由于受其建构机制的制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与需要。其关键一点就在于缺乏“造血功能”。

从现状来看,当前闽东地区许多宣教中心的活动运转主要是单纯领取财政拨款,但由于闽东各地经济还不发达,大多数乡镇财力普遍比较困难,不可能投入大笔专款。因此,单纯依靠捉襟见肘的一点财政拨款不仅不现实,而且将大大削弱宣教中心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活动的开展,甚至会影响宣教中心的生命力和持久性。

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宣教中心正由于经费短缺而陷入一种有名无实的“瘫痪”状态。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责怪财政不支持,其根本原因在于宣教中心本身缺乏“造血”功能。

因此,作为宣传来说不能停留在“等、靠、要”的观念误区里,只有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断健全和完善宣教中心的建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选择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快宣传文化与市场经济接轨,增强宣传文化产业化意识,努力增强宣教中心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农村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从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向参与市场竞争、注重自我发展转变,走出一条依靠阵地和自身优势办实体创收入、办好实体促进阵地自我发展完善的产业化新路子,以此增强宣教中心和宣传思想阵地的活力和生机,实现向良性循环的新飞跃。

二、走产业化路子,增强宣教中心的造血功能

乡镇村的宣教中心创办的宣传文化产业是一个相对独立核算的实体,它隶属于乡镇宣传教育中心,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在经营管理方式上要根据产业特点和有关规定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形式。

宣教中心与产业联姻,走宣传产业化的道路,开发了农村文化市场的潜力,带来了社会各界投资文化经营的活力。闽东以“宣教中心”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尝试定一条“文化产业”的路子,它既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又有谋求自身发展的经济基础。经过几年的探索,已有几种文化产业创收途径值得借鉴:

1. 农业、经济服务实体的创收,要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电视屏、录像场、卡拉OK歌舞厅、图书馆、娱乐场等阵地积极向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

如玉田县从1992年起,水口镇宣教中心率先办起图书、音像服务部,成为宣传阵地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随后15个乡镇都创办了乡、村营业舞厅,还因地制宜设立书店、录像放映点、民乐队、读书社等服务性实体。其中玉田县平湖镇93年以来仅闭路电视、歌舞厅、录像门市部、录像厅的创收累计就达88万元,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2. 培训与服务创收,开发与兴办面向社会的各种科技、文化、法律、计生等有偿培训服务的科技、信息、咨询有偿服务。农业的关键在于与市场接轨,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民由于适应市场的能力有限,难免会遭到一些市场风险。因为农民生产的盲目性、依赖性较强,产品产量上去,销售却没有拓宽,就会造成增产不增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