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是,日记中几乎记录了家里发生的每一件大事,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也有记录。
包括冯求恩娶媳妇,冯不疾出生,冯求恩夫妇死亡,连带王婶和半夏回家都写了……
唯独没记录抱回原主这件事。
冯初晨当然不是为了找寻原主原生家庭的蛛丝马迹,纯粹好奇。
又想着,或许是大姑怕原主看到日记难过吧……
这些日记没在她走前烧掉,应该是留给后人看的,更确切地说是留给原主看的。里面有她的遗愿,也有她平生经验。
冯初晨走去高几前给牌位上了三炷香,才怀着沉重的心情把此生香、小铜炉和几本书拿去自己屋里,再把炕柜和箱子、东屋门锁上。
明天叫上半夏,一起把装日记的箱子抬去自己屋。
明天起要用功看医书和手札,争取早日当大夫。
她拿出一本大姑还没有用过的用线绳装订好的本子,坐去桌前研好墨,提笔在封皮中间写下四个大字:浮生如梦。
这个名字有些消极和茫然,但就是她此时的心绪。
前世如梦,梦醒后她来到了这里。
字是原主的笔迹,小楷,跟大姑的字一样漂亮,灵动清丽,感觉爱上这个字就能爱上写字的人。
拥有两世记忆就这点好,两世相较取其长处。
以后,她也要像大姑一样,把某些生活片段和医术心得、疑难问题记录在这里。
她翻开书皮,在第一页纸上写下:
建章十九年七月十五,东篱秋色,野菊花开。
我突然从一片混沌中醒来,想了许久,才记起我是冯初晨。
大炎朝的冯初晨。
冯初晨停下笔,她悲催地只能用这两句模棱两可的话记录一个人的离世和一个人的新生。
翻开第二页,又写下:
建章十九年,七月二十一,蛙声阵阵,稻花飘香。
看过大姑的手札,泪流满面。
在此立誓,继承大姑衣钵,学好医术,治好不疾,把他养大成人。还要开个医馆,让女人孩子少受苦难。
希望此生好梦,不留遗憾,不要悲苦。
以后不管住在哪里,都要在庭院里种满花草。推开小窗满园春色,这是我想看到的,也是大姑想看到的……
这些话是冯初晨能够光明正大写在纸上的。
还有她不能写的。
都说到过火葬场的人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她经历过一次生死,可面对大姑的手札,柔弱的不疾,贪婪的族人,还有前世的意难平,她做不到看淡一切……
她打定主意,此生拒绝裹挟,有保留地拒绝坚持,实在累了就歇歇,有捷径了选择性地走……
首先为自己和弟弟打算,奋斗之余能有闲暇时光享受生活。
前世,她唯一的目标是给那两夫妻添堵以及压过他们的儿子,为死去的妈妈出气。
她勤奋,用功,近乎严苛地要求自己,连谈恋爱的时间都要精确计算,力求做一个最完美的孙女,得到爷爷的爱和水家最核心的医术。
这几点她都做到了。
她的医术和爷爷的爱一直强压那对父子一头,让那一家三口气愤不已又毫无办法。
可她的生命却止于三十四岁。
想拥有的丈夫和幸福小家还没拥有,想在退休后过的一方庭院、一壶清茶、一本好书的生活还没等到,她先死于车祸。
勤奋没有辜负她,但她败给了命运。
更让她肝痛的是,没有处理身后财产,便宜了那一家三口。
哪怕她到了这个世界,对前一世的诸多事情都已经释怀,比如偏心孙子的奶奶,一副欠揍样的小崽子,分手的前男友,偷她论文的女同学……
唯独对于那两夫妇,依然恨意满满。
想到爷爷和妈妈,她又提起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头像速写。
怕被人发现,只画了脸形轮廓和一点流海。
这是她前世最爱的两个人。
虽然冯初晨没亲眼见过妈妈,但妈妈留下许多怀她时的照片和录像。录像里,妈妈讲述着她对女儿无限的爱……
妈妈却在生下她两个月后跳楼自杀了。
那些录像和照片陪伴着她的童年和少年,难过或孤单了就会拿出来看看听听。
妈妈非常美,五官跟她前世今生都有些像。但气质完全不一样,妈妈的美如水般温柔……
妈妈死后三个月,爸爸又娶了一个女人回家。
后来她才知道,因为爸爸出轨,妈妈得了抑郁症才跳的楼……
摒弃掉脑海中的杂事,冯初晨上床盘脚坐下,练习了两刻钟的真气吐纳才吹灭油灯躺下。
又开始想未来的安排。
她目前要做到的是挣多多的钱,离开白马村,把不疾平安养大……
门前蹲着一群伺机扑咬的恶狼,总是令人不安的。
再有钱就租个铺子开医馆,这也她是这辈子的终极目标。
既能挣钱养家,也能继承大姑的遗愿,还为这个时代的广大女性和儿童尽份心。
但不可能马上开。
在古代开医馆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有“行医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