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东京文艺教父> 第544章 前途一片光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4章 前途一片光明(1 / 2)

第544章 前途一片光明

吉田贺史也由衷地感谢藤原圭,要不是藤原圭不停地灌输“东南亚本身就是西方圈养的牲畜”这一观念,让吉田贺史保住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

若非如此,恐怕吉田贺史现在也要焦头烂额了。

而吉田贺史现如今也在进一步观察,看看藤原圭的其他预测会不会依次实现。

比如说中国崩溃论彻底破产,以及加入wto,还有韩国正式把文化产业设定为支柱型产业之类等等。

如果这些预言都依次实现了,吉田贺史将会对藤原圭佩服得五底投地,到时会萌生跟着这个人干到睡棺材板的想法也说不定。

这把火以泰国为火源,先是烧向了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然而日韩也沾染上了火焰。

又一大批外贸企业因此倒闭,而银行也损失惨重。

为了抵御这次危机,银行需要增加现金储备,限制普通储户取钱又会引发恐慌,于是只能拼命地收回贷款。

但是哪怕要收回贷款,也要根据合约做事,如果贷款即将到期或者已经到期,银行的业务员还能用一些强硬手段进行讨回。哪怕没有到期,但是面临着一些没什么根基且业务情况不好的小企业,也可以软硬兼施地把欠款讨来。

但是这样的手段放在水波身上就丝毫不起作用了。按照合约,水波三年内都不需要考虑还款的问题,而且经营状况非常良好,让那些银行几乎想不到任何理由能够收回借款。

而纵使如此,还是有银行的业务员厚着脸皮上前,希望能讨回不说全部,最起码一部分欠款。甚至做出可以借十换九的承诺,不要说利息了,就连本金都可以打折扣归还。

原因是藤原圭借的钱实在太多了,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藤原圭不停地贷款,而银行也非常乐意借给他。

银行本身就是靠借钱盈利的商家,只要是有赚钱希望、营收状况良好的企业,他们自然是乐意将口袋里的钱“分享”出去的。大不了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就好了,反正不会亏。

而这场金融危机却是意外的变故,让他们等不及晴天也要收伞了。

有的人在水波门口一站就是一下午,甚至还有人看到藤原圭后就迫不及待地土下座,鼻涕一把泪一把地陈述自己的艰辛,一定要讨回欠款,否则银行就会辞退自己,到时候一家老小都要躺在池袋大街上喝西北风。

但是藤原圭自然不为所动。牺牲尊严就能赚到钱的话,那么钱这东西也太好赚了一些。

更何况对于这些曰本社员来说,土下座也好,跪拜磕头也好,都是刻在骨子里的熟能生巧的东西,对他们自己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贵。

部分银行的业务员们在水波制作门口徘徊驻留的好几天后,只能叹着气离开了,钱进入藤原圭的口袋里再想取出来根本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另一边厢,东京的低价又开始进一步腰斩,很多商铺、住宅的价格都开始大跳水,来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低点。在东京各大繁华的商圈街道随便溜达一圈,都能看到许多商户的墙外都贴着“转让”的纸张。

而吉田贺史也知道,现在正是出手扩展水波的院线资源的时候了。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藤原圭一直让公司留有足够的现金储备,这些现金储备来自之前作品的收益和一些银行的借款,有数十亿之多。哪怕公司面临了一些资金困难,制作经费紧张的时候,藤原圭也不让动这笔钱,而是另外拉投资。

现在看来,这笔钱就是用来购买院线的。

这是水波制作由单纯的制作公司,转变为集制作、经纪、发行于一体的大型影视托拉斯的关键一步。

虽然低价还在不停地下跌,但是曰本政府和银行系统也及时出手进行管制。吉田贺史也不愿意去等着抄什么底,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一个月之内就买下了东京中央区银座附近、新宿区、港区等地的十二座剧院,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数量。

购买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大部分影院的经营者卖掉剧院都是为了拆东墙补西墙,希望赶紧有一笔钱回到口袋。

所以哪怕他们提出的出售价格已经很低了,吉田贺史还是会想办法在合理范围内再压一压价,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吉田贺史在这方面眼光老辣、经验风度,而且很有分寸,还价的时候总能把价格压到你的肋骨叉上——无限逼近对方的心理底线,压缩了还价空间,又不至于还价得太狠惹怒对方,导致谈判失败。

九月初的某个早晨,吉田贺史和随行助理来到了一家在池袋的大型剧院。

这家剧院占地很大,有着十八个大型放映厅,而且装潢得很好,虽然开业经营了已经有十五年的时间了,但是三年前才翻修过一次,所以看上去依旧很新。

而且附近有两个居民点,和大型商场以及一条步行街,人流量极大,在正式谈交易之前,吉田贺史还派人来此地实际观察过,这里的确是附近逛街和居住的人们想看电影的时候的第一选择。

经营状况比较良好,所以这家剧院并没有降价出售,而是维持着原价。吉田贺史亲自来谈,得知剧院的主人是一对兄弟,剧院是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