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京城的天空高远清澈,但朝堂之上却风云密布。自从郑之延案件以来,朝中各派势力的博弈愈发激烈,尤其是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对立日益加剧。
这日清晨,天启皇帝早早地来到了御书房。他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显然心事重重。御前太监小桂子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
突然,天启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向小桂子:"传旨,召集文武百官,今日上朝。"
小桂子连忙应声:"奴才遵旨。"
不多时,文武百官齐聚金銮殿。天启皇帝一身明黄龙袍,头戴冕冠,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环视朝堂,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威严。
"诸位爱卿,"天启开口道,"朕有一事要宣布。"
百官们屏息静气,等待天启的下文。
"前些时日,皇极殿不幸遭遇火灾,倒塌严重。"天启缓缓说道,"朕决定,即日起开始修缮皇极殿。"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一片哗然。杨秉先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杨秉先拱手道,"臣以为,此时修缮皇极殿恐怕不妥。"
天启皇帝挑了挑眉:"哦?杨爱卿何出此言?"
杨秉先正色道:"回陛下,如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之近年来天灾频繁,国库空虚。臣以为,此时应当将有限的银两用于救济百姓,而非修缮宫殿。"
话音刚落,其他东林党官员纷纷附和。
"臣附议!"
"陛下,杨大人所言极是!"
天启皇帝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环视朝堂,发现几乎所有的清流官员都站在了杨秉先一边。
就在这时,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陛下,奴才有话要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魏忠贤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殿中。他一身太监服饰,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但眼中却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魏公公请讲。"天启点头示意。
魏忠贤向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奴才以为,修缮皇极殿乃是当务之急。皇极殿不仅是承载历史的地方,更是象征皇权的延续。如今皇极殿倒塌,若不及时修缮,恐怕会让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
杨秉先闻言,立刻反驳道:"魏公公此言差矣!如今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哪里还会在意什么皇极殿?"
魏忠贤不甘示弱:"杨大人,您这话就不对了。民心所向,皇极所系。修缮皇极殿,正是为了安定民心。"
两人你来我往,争辩不休。其他官员也纷纷加入讨论,朝堂上顿时吵成一片。
天启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在杨秉先和魏忠贤之间来回扫视。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似乎在权衡利弊。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楚凌霄突然开口了:"陛下,臣有一言。"
天启眼前一亮:"楚爱卿请讲。"
楚凌霄拱手道:"臣以为,修缮皇极殿与救济百姓并非对立。我们可以在修缮过程中,优先雇佣贫困百姓参与工程,既完成了修缮,又能为百姓提供一份收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杨秉先望着楚凌霄,神色复杂。
天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看向楚凌霄,微微点头:"楚爱卿所言极是。就按这个方案执行吧。"
杨秉先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天启坚定的眼神,只好作罢。
朝会结束后,天启将楚凌霄单独留了下来。
"楚爱卿,"天启轻声说道,"你今日的表现很好。"
楚凌霄恭敬地回答:"臣不敢当,只是尽忠职守而已。"
天启摇摇头:"不,你做得很好。朕看得出来,你是真心为国为民。不像有些人..."他的目光扫向远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楚凌霄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是指..."
天启叹了口气:"朕即位以来,朝中党争不断。东林党、阉党...他们各自为政,争权夺利,却忘了为国为民的初心。朕有时候真不知该信任谁。"
楚凌霄听出了天启话中的无奈,他正色道:"陛下,臣以为,无论是哪个党派,只要真心为国为民,就值得信任。关键是要看他们的行动,而不是空谈。"
天启眼前一亮:"楚爱卿说得对。朕会好好考虑的。"
就在这时,魏忠贤匆匆走了进来:"陛下,奴才有要事禀报。"
天启挥了挥手,示意楚凌霄退下。楚凌霄行礼告退,但在转身的瞬间,他看到魏忠贤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光芒。
楚凌霄踏出沉重的大殿门槛,金碧辉煌的宫墙在秋日斜阳的映照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他深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试图平复朝堂上那场激烈辩论所带来的心潮起伏。
刚一抬头,他便看见了杨秉先。这位朝中自诩的清流,他的父亲,正静静地站在不远处的廊下,一身官服尚未褪去,脸上挂着复杂的表情。
杨秉先的外貌与楚凌霄记忆中的形象有所重叠,但又似乎多了几分沧桑。他的鬓角已染上了斑白,眉宇间透露着深沉与威严,而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眸,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