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朝的殿试与黎语在现代时了解到的历史上的殿试差不多。
它由皇帝担任主考官,殿考期间,皇帝亲临,最后也由皇帝确定一甲的三人,也就是皇帝指定状元、榜眼和探花的人选。
殿试当天,黎语和路玄早早地将韩铮、卢胜和齐望年三人送到宫门口等待。
韩铮是这一届会试取中的人中年纪最小的,是以他一出现,别人就认出了他。
有其他贡士上前打招呼,韩铮一一回应。
他虽然年纪小,言行却一点也不突兀,反而言之有物,行为举止也让人挑不出错。
有几个贡士本来有些看轻他,与他交谈后,一改轻视的态度,起了相交的心思。
黎语并不干涉韩铮的日常交友,只在一边静静地看着。
*
毕竟是最重要的考试,考生们来的都早,黎语还看到了会试考了第一的纪朔。
十几日不见,这位纪会元眉目间的高傲愈发明显,走路时微微仰着头,一副我谁也看不上的样子。
黎语看了一眼,然后转回视线。
这位的情况她听说了,是北州府的,家中世代以耕读传家,去年的乡试中,这人乃北州府乡试第一。这次殿试若再得第一,那便是连中三元。
他有骄傲的资本,这点黎语承认,但是黎语仍然不喜欢他。
有才华人的她也不是没见过,唯有这位纪朔,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
黎语正想着,纪朔突然走了过来。
只见他直勾勾地盯着韩铮,一字一顿道:“今日殿试,我仍旧会成为第一。”
韩铮掀起眼皮静静地看着他,平静道:“那便殿试上见分晓吧!”
纪朔:“……”
他还想说什么,这时,不远处沉重的皇宫大门打开,他们要进去了。
黎语叮嘱韩铮几句,退到一边。
*
虽然本次会试录取了二百五十一人,但参加殿试的却有二百五十四人。
多出来的三个是上一届会试上榜、但因为家中有变故,没能参加上一届殿试的。
大禹朝有规定,这种有资格参加殿试但是因重要缘由没能参加的,可以挪到下一次参加。
所有人按着成绩站成两队,跟着礼部侍郎往前走。多出来的三人因为情况特殊,直接站到了队伍的最后。
队伍是按单双数排列的,所以即使韩铮是第二,依旧站在第一排。
众人一起到承天门后,搜身检查,确定没事再接着往前。
关于殿试的流程,苏先生早跟韩铮说过,于是这会儿他并不紧张。
辰时到时,所有考生走到了奉天殿前。
韩铮微微抬眼,便见大殿的正前方站着一位着龙袍的男子,正是天元帝。
天元帝的左右两边各站着几个穿文官服的官员。
*
皇宫外,黎语坐着马车回店里。
今日京城的人都知道有殿试,吃饭时,有不少熟客问黎语关于韩铮的情况。
有个客人道:“他会试第二,这次八成也能考个榜眼出来。”
黎语笑着回道:“时下殿试还没有结束,咱们哪能知道结果,不过只要他尽力了,哪怕是三甲我也满意。”
客人道:“这倒是,能过会试已然不易,至于殿试,还是要放宽心,不可给考生太大压力。”
黎语点头。
*
皇宫内,韩铮与众考生拜过天元帝之后,按着名次在已经提前摆放好的桌案后坐下,
之后,考官分发笔墨纸砚。
前朝科举殿试,都是考生自己带笔墨砚,本朝重视殿试,就免了学子自己从家里带东西,而是殿试现场分发,上好的笔墨砚,每人一套,待考完后可以带走,算是皇上给的赏赐。
殿试考题只有一道策问,是天元帝亲自出的。
一天时间做答。
今年的策问题是赋税方面的,天元帝问考生对当前的赋税有什么看法,此外如何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前提下增加赋税收入。韩铮把题目记下来,然后拿出草稿纸,准备先列提纲。
*
天元帝一眼看到了韩铮。
他是一众考生中最为年轻,也最为沉稳的。
听说他还是小吃大会上那位黎记小吃摊主的小叔子,是那位苏先生的徒弟,前年才开始考科举。
不知这次他能答得如何。
自他继位以来,已经经过四次科举,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十五岁的贡士。
他很期待看到他的答卷。
*
看过韩铮,天元帝看其他人。
第一名纪朔的会试考卷他很是喜欢,但这人似乎有些傲气,方才考生们入座的时候,他看见纪朔用敌视的目光望韩铮。
莫非这二人以前有过节?
不知不觉,天元帝的目光犀利了起来。
下面,纪朔感知到来自上方的威严视线,内心陡然激动起来。
皇上在看他,这是他表现的绝佳机会!
如此想着,纪朔挺了挺背,力求自己给天元帝留下最好的印象。
*
整个上午,考生基本上都在打草稿,到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