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六七岁的样子,大大的眼睛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稳重。
跟黎语对视了几息,男孩道:“我跟家里人走散了,这位姐姐,你可以帮我找到他们吗?”
黎语环顾四周,再低头看看男孩,“你家住哪儿?”
男孩摇头,“我们家不在这儿,我是路过的。”
“那你们住在哪个客栈?”
男孩继续摇头,“我们晚上刚到,还没住客栈。”
黎语:“……”懂了,这是个想凑灯会热闹结果把自己凑丢的故事。
“姐姐,你可以帮我吗?如果你帮我找到家人,一定有重谢。”男孩拉住黎语的衣角不丢。
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看起来值得相信的人,不能让她走了。
袖子上的拽力不容忽视,黎语想了想,道:“我可以陪你在这里等他们。”
镇上有好几家客栈,在今晚人多的情况下一家一家找过去,麻烦且浪费时间,不如在此处等着,只要那家人心疼孩子,一定会找到这里。
*
韩铮和韩小梅一人拿了一个糖人回来。
看见黎语身边的男孩,韩小梅很是诧异,指着男孩说不出话。
韩铮比韩小梅淡定多了,走过去把糖人递给黎语,随口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
没等黎语回答,男孩主动回道:“我叫戚越。”
言罢,男孩也就是戚越一眨不眨地盯着黎语手里的糖人,“我可以看看这个东西吗?”
黎语:“当然可以,你玩吧。”在韩铮的同意下,她把糖人放到男孩手中。
戚越好像是第一次见糖人,展现出了极高的探索热情。
他翻翻这面,再看看那面,末了,道:“尚可,勉强能把玩。”
黎语:“……”这孩子说话委实不讨喜。不过见惯了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偶尔见一个这样的还挺有意思。
*
怕戚越与家人错过,黎语带着他往显眼的地方站。
然而等了一个多时辰,人群渐渐散去,依旧无人来寻。
黎语察觉到了不对,就算今天人多,一个多时辰也足够把镇子转一遍了。
莫非戚越的家人根本没寻找?
路对面的花灯一盏盏熄灭,身边的韩小梅打起了呵欠,黎语想了想,道:“我带着你去客栈找找吧。”
戚越抿抿唇:“好。”
“至于小梅和韩铮,”黎语指着左前方道:“村长一家在那边,你们要不先跟着他们去去。”
韩小梅摇头,“我跟二嫂一起。”
韩铮不用说,黎语就知道他的选择了。
行吧,那再等等。原想着今天看了花灯便早早地回家休息,明日好开工,谁知碰上这事。现在她走也走不掉,花灯会上常有拍花子出没,这孩子被他们趁乱抓走就不好了。
*
镇上的客栈一共有六家,因为花灯会的缘故都还没关门,黎语一家家问过去,得到的全是否定的回答,大家一致表示没有乘着马车的外地人住店。
戚越的表情也从最开始的淡定转为慌乱。
从最后一家出来,戚越不住地说“不可能”。
灯光下,他脸色惨白,不似活人。
黎语瞧着,在心里叹口气,手不住地轻拍戚越的后背,“可能他们有什么事耽误了,你别着急,我陪你再等等。”
戚越瞪着眼,泪水盈满眼眶。
*
等到快子时,就在黎语觉得戚越的家人不会在出现时,街道入口出现了马蹄声。
那是个车队,最前面的是一辆马车,马车两侧跟着几个侍卫,他们应是经历了恶战,各个灰头土脸。
看清侍卫的脸,戚越松开黎语的手,快速跑了过去,“娘。”
下一刻,马车车帘被人从里面掀开,一个二十多岁的妇人哭着跳到地上,一把抱住了戚越:“越儿,我的越儿,你没事真是太好了。”
随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下了车,戚越看见她,哭着喊陈嬷嬷。
韩小梅看着这重逢的一幕,感动的直掉泪,韩铮也面露动容。黎语同样感动,但是感动后,心中升起疑惑。
年前她买了本书,叫《大禹风物志》,里面介绍了大禹朝的风土人情,书中记载,只有从皇宫里的老宫女才被称为嬷嬷,所以戚越是皇室中人?
不对,也不一定,据说有许多富商为了装点门面,会专门请出宫的嬷嬷到自己家帮忙调教下人。所以他也可是普通富人家的孩子。
黎语这边思考着,那边戚越、戚母和陈嬷嬷哭够了,走过来给黎语道谢。
“多亏夫人越哥才没事,我在这里谢过了。”说完,戚母给黎语行了个礼,陈嬷嬷则双腿一弯,膝盖重重地磕到石板上。
黎语被这一声震得愣了愣,回过神后连忙扶着陈嬷嬷站起,“都是小事,你们不必在意。”
戚母摇摇头,“今日若不是夫人帮忙,越儿不知会到哪里去,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只是今日天色已晚,不好再打扰夫人,还请夫人留下住址,明日我们定亲自登门道谢。”
黎语见她神色认真,便报了黎记食铺的地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