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二百九十六章 动了,他真的动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六章 动了,他真的动了(2 / 3)

刀直奔扬州淮安。

这一幕,让朝野内外终于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皇帝这一次是下了一盘大棋、玩了一招极其用心歹毒的计谋。

不两日,内廷又一口气放出一千万斤精盐,御马监的士兵们站在大街上吆喝:“谁家还要盐?先尝后买不咸不要钱。”

家里囤积了大批粗盐的人家就疯了。

那精盐都那么多,谁傻啊买粗盐?

此时,内帑又传来“绝密消息”,皇帝要修建能制作细盐的盐厂了。

而且价格比粗盐也就贵那么一点。

传谣的人煞有介事地跟外面形容:“其实这个粗盐,里头大部分是杂质,杂质你懂吧?就是一斤粗盐三两沙子那种。盐厂细盐比不上精盐,那要几两银子一斤,但比粗盐好多了,到时候就等着买去吧,保证不吃亏。”

同日,扬州林如海处传来消息,扬州盐商家里囤积的粗盐如山如海,数不胜数。

扬州的百姓都愤怒了,一看那些盐商家都被抄了,这还等什么?

盐商雄伟壮丽的园子要么被烧,要么被农民用锄头给推平。

有被诏令斩首的盐商子弟被农民从庄园里拽出来,还没等官兵动手,这些人便被乱棍打死了。

林如海看得出这里面有二圣安排的推手,要不然这些农民怎么会那么顺利地找到盐商的每一处宅子、那么顺利的打破盐商的大门?

但他不能说破,也不敢说破。

这是二圣有意将江南底层劳苦民众的怒火往达官贵人的头上烧呢,不死那么几千几万个人,这件事就平定不下去。

可他担心北方会出现大规模盐荒。

这时,孙承宗派人一路敲锣打鼓,押运着几艘大船带着几万斤精盐从徐州招摇地南下,到一个村镇便问:“老乡,要盐吗,太上皇与皇上送你的。”

船队到扬州,孙承宗选拍的精干军官告诉林如海:“光我们从济宁运到徐州的精盐就有一千万斤,北都那边不用问显然更多,这还担心什么?”

一时间,浙南提前两天得知消息的商人开始大量平价抛售粗盐。

正在千方百计引入皇庄的内帑人员笑嘻嘻在街道上边开始宣传,精盐都要到了,谁要他们的粗盐那不是傻子吗?

这些人奉诏给民众吃了一个定心丸,几日之内精盐不到,皇庄获取的土地全白送给周围的民众。

当晚,有人试图刺杀内帑的人。

这就……

什么叫平叛?

铁蹄踏过,死了的都是逆贼,谁管你清白不清白。

浙南一稳定,福建也消停了。

江南遂安。

北方压根就没冒出来一点小火花。

李征在开封府多日,也并不是只管军政事务,民生物资他一点也没放过。

就连陈醋他都勒令流民营妇女提前进行制作,更别说盐这种生活必需品。

北都那边更没有问题,黑伯得到的不仅仅只是兵器铠甲,还有大量备用的军资和精盐。

山西更不用说。

五月五那天,李征从大同过太原府,在太原府兵不血刃便收了太原守备的军权,以调到轻兵营任指挥使的杨嘉谟之子为太原守备兼指挥使,光精盐就给他留了一千万斤。

关键这东西太便宜了,现代那边说一斤按照八毛钱给他批发,而且还不用立马结账,显然是打着北海附近的油气田的主意。

李征当然也就不用吝啬,现代那边我们的盐资源据说够吃好几万年还是多少年,这个不用担心资源枯竭的问题。

再南下到平阳府,平阳知府是孙太妃的族人,一个清正廉洁但没多少能力的官员,这个就不用换了,李征给他留下一千万斤精盐,并让他负责运送到河西(陕北)东部。

做完了这些,李征取平阳府青壮及禁军三千余人,使之打着武烈王旗号和中军旗号,一路大张旗鼓直奔大同。

他自己却令在陕北盘旋的三个斥候营与亲卫营会和,从河津过黄河走洛川-庆阳府-镇戎所(宁夏同心)-宁夏中卫路线直扑中卫长城。

同时,李征南下,在洛阳以东请现代工程部队搭建浮桥,不数日便等来三大营主力与河西营,渡黄河北上晋南,在河津渡河追赶前锋。

这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林丹汗一定会从贺兰山西侧去青海。

六月二十日夜,经过二十天的急行军,大军抵达被前锋亲卫营控制了的宁夏中卫沙山。

选择在这里休整,李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此地东北、正北是沙漠,敌我双方一般都认为谁都过不去。

西边倒是没有沙漠,可蓑草连天,连林丹汗都懒得搭理。

然而,这个位置对我军却是极为重要的。

从这里出发,走过一片蓑草地便能看到长城内的大松山小松山了,松山缺口,恰是鞑靼南下进入河中地区的最佳通道。

大松山小松山西南便是金城兰州,南北走向的两山峡谷南方出口正西便是西宁。

所以控制了这里,只要林丹汗确实要南下,无论他选择从哪里突破长城防线,李征都能迅速赶到战场。

李征赶到之时,三个斥候营指挥一起来迎接,都道:“督帅(大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