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尘上看看,下看看,比较着两首对联的不同。
广道师兄在此调和了龙虎,平衡了阴阳,气与神合,证就了金丹大道,既然他认为下面的对联的立意要比上面的要好,那肯定是有他自己认可的原因的。
陆尘不求彻底能摸到广道大师兄当时的心境,但若是能够管中窥豹,摸索出一二出来也不错。
看着看着,忽然陆尘脑海中想起现代世界中禅宗之中一个十分出名的典故来。
“神秀与慧能之间的区别吗……”
话说禅宗祖师传授衣钵给弟子之时,命两名弟子各自作一首偈语,谁的语意和禅宗暗合,就把衣钵传授给谁。
备受众弟子追捧的上座神秀当场做偈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看了,挺满意。
不过慧能却是说了句“美则美矣,了则未了。”
于是,悄悄在神秀偈语旁另作偈语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到大吃一惊,当夜即把衣法传授给慧能。
这两首偈语的含义,大体能和广道师兄的两首对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神秀的身如菩提树败给了慧能的菩提本无树一样。
“无天地,便是菩提本无树,而天地阔,便是身是菩提树?”
陆尘渐渐抓到了要点了。
确实,慧能的立意是要比神秀要高的,直接将‘佛’的心态都阐述了出来。
可那是佛心,不是人心!
一个是以人成佛的过程,而另外一个却是直接阐述佛。
不出意外,神秀败给了六祖慧能,可这并不代表着神秀的立意不高,只不过他的出发点是以自己为基础的。
阐述了自己要成为佛需要做的事情。
谁能说神秀的立意就要比慧能低?只是因为神秀再说修行路的方式,而慧能却是直接说了幻想中的修行顶点罢了罢了。
“所以,这就有了清静崖凝聚内丹之后,下山斩妖伏魔的故事了?”
明白了广道大师兄的当时的心态后,陆尘也不由得为哑然失笑。
明明有可能会让道心更上一层楼,成为那‘无天地,道无为’的仙人心态。
可是最后却选择了‘天地阔,无为困’的人心。
不过,陆尘不是广道师兄,自然也无从知晓广道师兄当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这样选择的。
将行囊放下,生活用品都摆好了。
陆尘随便在清静亭中央清扫了一小处空地后,便在此地居住了下来。
因为没有辟谷,所以每日吃食则是由真若送上来。
不过,因为祖师有令,故而真若也只是将饭食送上来后便慧径离开,从不与陆尘过多言语。
陆尘也没有心情去找真若说话。
站在这高高的崖顶之上,感受着源源不断的风潮,陆尘因为下山的事情而躁动的心反而平静了下来。
虽然丹田已到达极限,炼精化气再难有效果,不过陆尘还是没有停下来,多余的法力也不浪费,分出来去冲击尾闾穴与百会穴。
每日静心养性,倒也悠闲自在。
没有寂寞空虚冷之苦闷,亦没有一览众山小之壮志,只是享受着闲暇独处时光。
剩下的时间,便是研究法术与清除通幽石之上的幽冥之气,将其重新转化成地脉石。
时光缓缓流逝,天气渐渐转凉。
陆尘有法力护体,自是感知不到凉意,多日之静修,也让他的心境好似被抹去了灰尘,只感觉神清气爽,心态平和,杂念全消。
如此之后,日升月落,不知几个朝夕,陆尘忘却了时间,每天都沉浸在观察天地山河以及自己的小天地内。
什么阴谋诡计,什么筹划算计,在这清静崖顶,却是一切都成了一片空空。
最后剩下来的,却也只有那清静无为的感觉。
这一日,五心朝元,观山悟道,看景怡人。
山川之中,好似自有一股气势升腾。
“地势坤,厚德载物。人立于地,当有尾闾通山河之气。”
陆尘轻声而语,心有所感,体内法力自然流转而下,源源不断的法力好似一股股长河朝着尾闾穴的位置而去。
自然而然的,没有波涛汹涌之气势恢弘,亦没有浩瀚异象发生,十分奇妙的,尾闾的位置便被法力所冲开。
一股地气自下而上,进入陆尘体内后循环往复了一周后,重新回归了地下。
却是百会未开,无法上下通透,建立天地之桥。
渐渐地,感悟渐渐消散,陆尘毫无惊讶之感。
“修身养性,静坐颂黄庭,祖师诚不欺我也。”
陆尘首先第一件事情,便是起身,朝着祖师的方向行了一礼。
浑身的杂念在这些天里面已经被排泄的干干净净了,内心澄净透彻,道心重新变得稳固,意马归了山林,锁住了心猿,加之道行已经到了练气圆满之境,又每日提纯地脉石。
这种种原因结合之下,让他将尾闾穴通透变的十分的自然了起来,没有丝毫的阻隔。
甚至于陆尘都没有感应到有瓶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