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师徒行至一山,名曰黑风岭,岭上林木葱郁,云雾缭绕,却藏凶险。唐僧见一古刹,欲入内礼拜,悟空心知有异,恐有妖魔作祟,然师命难违,只得小心跟随。
入得寺中,果见一妖气弥漫,乃黑熊精也。此精修行多年,法力高强,专好盗取宝物,以增修为。适逢寺中长老藏有佛门至宝——锦襕袈裟,被黑熊精窥见,夜盗而去。唐僧惊醒,方知宝物失窃,懊悔不已。悟空怒从心生,誓要夺回袈裟,以护师父周全。
悟空驾筋斗云,瞬息千里,直抵黑风洞。洞外怪石嶙峋,荆棘丛生,洞内则灯火通明,妖气冲天。悟空厉声喝道:“孽畜何在?速速归还袈裟,饶你不死!”言罢,金箍棒化作万丈光芒,直击洞门。
黑熊精闻讯而出,见是悟空,冷笑一声:“呔!你这猢狲,敢来扰我清修,看棒!”言毕,亦挥动一根乌铁蟠龙棍,与悟空战在一处。
二妖斗法,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悟空身法灵动,七十二变层出不穷;黑熊精则力大无穷,棍法凶猛。战至百余合,不分胜负。悟空心中暗惊,知黑熊精非同小可,遂使出分身之术,化作千百个悟空,将黑熊精团团围住。
黑熊精见状,不惊反喜,笑道:“区区分身,何足挂齿?”言罢,张口一吸,竟将众分身吸入腹中。悟空本体见状,心中暗道不妙,急运神通,从黑熊精头顶跳出,一棍击向其天灵盖。
黑熊精猝不及防,被打个趔趄,却也不慌,反手一棍,与悟空硬撼。两棍相交,金光四溅,震得周围山石崩塌,树木倾倒。悟空借势退后,心中暗思对策。
忽忆起菩提祖师所授之法,悟空心生一计,化作一阵清风,潜入黑熊精洞府,寻得袈裟,正欲离去,却被黑熊精察觉。黑熊精怒吼一声,追将上来。悟空故意将袈裟抛于空中,引得黑熊精分心抢夺。
趁此机会,悟空施展身法,跃至半空,金箍棒化作千丈巨柱,猛然砸下。黑熊精躲闪不及,被砸得七荤八素,袈裟亦随之落地。悟空一把抓起袈裟,腾空而起,直奔唐僧所在之处。
黑熊精虽受重创,却仍不死心,强撑病体,欲再追袭。悟空见状,怒喝道:“孽畜!还敢造次!”言罢,金箍棒再次化作万丈光芒,直取黑熊精要害。
黑熊精知难逃一死,仰天长啸,化作一股黑烟,逃之夭夭。悟空不追,携袈裟而归,复命于唐僧。唐僧见悟空平安归来,且袈裟无恙,感激涕零,合掌称谢。
自此,师徒二人继续西行,历经千难万险,终至西天,取得真经,普渡众生。而黑熊精之事,亦成为后人口耳相传之佳话,警示世人:邪不胜正,善有善报。
悟空护师回返,心念所经诸难,深知修行之路漫漫,不可懈怠。师徒二人,行色匆匆,又行数日,忽遇一高山,山势险峻,云雾缭绕,难以窥其全貌。唐僧观之,心生敬畏,谓悟空曰:“悟空,此山何名?何以如此巍峨?”
悟空遥观山势,沉吟片刻,道:“师父,此山名为‘火焰山’,乃是由昔日天罡之火所化,烈火炎炎,非比寻常。寻常人等,难以逾越。”
唐僧闻言,面露忧色,悟空见状,笑道:“师父勿忧,待我前去打探一番,或有良策可过此山。”言罢,悟空纵身一跃,化作一道金光,直奔火焰山而去。
不多时,悟空归来,手中多了一柄芭蕉扇,笑谓唐僧曰:“师父,此乃铁扇公主之芭蕉扇,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有此宝扇,火焰山不足为惧。”
唐僧闻言大喜,随悟空至火焰山下,悟空运起神通,轻摇芭蕉扇,只见火光渐弱,热浪渐消,不多时,火焰山竟化为一片青山绿水,清凉宜人。师徒二人,得以安然过山。
然则,此事却惹恼了铁扇公主之夫,牛魔王。牛魔王闻知芭蕉扇被盗,怒不可遏,率众妖兵,拦路截杀师徒二人。悟空见状,毫无惧色,挺金箍棒,与牛魔王大战于荒野之上。
两妖斗法,惊天动地,日月无光。悟空与牛魔王势均力敌,难分高下。正当双方激战正酣之时,忽闻天际传来梵音,观音菩萨驾云而至,以佛法化解二妖恩怨,并赐悟空定风珠,以防牛魔王再借芭蕉扇之风势。
悟空得宝,感激不尽,辞别观音,复与唐僧上路。自此,师徒二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虽有妖魔阻路,皆因悟空神通广大,一一化解。
又行数日,师徒终至西天,面见佛祖,取得真经。佛祖见悟空护师有功,赐其斗战胜佛之位,以彰其德。悟空拜谢佛祖,携经书归返东土,普渡众生,功德无量。
而黑熊精之事,亦成为悟空修行路上的一段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世人皆知,悟空虽为妖身,却心怀善念,护师取经,历尽艰辛,终成正果,实乃天地间一大奇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悟空成佛之后,东土大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然而,天地间的秩序并非永恒不变,一股古老的邪恶力量悄然苏醒,意图颠覆三界,重回混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