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沐枫的双手熟练地在冰冷的机器上跳跃,但他的眼神却流露出深邃,思绪在过往与现实间穿梭,反复咀嚼着他与莫思雨之间那些纷繁复杂的过往。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暗自决定,与其让这段情感如同断线风筝般摇摆不定,不如亲手系上一个结,让一切有个清晰的了断。
回到家中,苏艳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细致关怀,秦沐枫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充满了贴心与温柔。
这突变的呵护不仅没有让她感到温暖,反而在她心底投下了一丝不安的阴影,仿佛预示着某个决定即将到来,而这个决定或许与她息息相关。
次日下午,阳光斜洒进屋内,莫思雨带着满脸的笑容和手提袋中的新衣探访。
她兴奋地展示着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衣物。
然而,面对这样温馨的场景,秦沐枫的脸上却始终挂着一层不易察觉的冷漠,这种微妙的变化让莫思雨心头五味杂陈,她不禁开始质疑,两人的关系是否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
告别时,甚至连平日慈祥的秦老太太都未出现,莫思雨只能孤身穿过空旷的院落。
秦沐枫的这一系列举动,似乎都在默默传递着一种信息。
他与莫思雨的故事已经翻过了最后一页。
而这一切微妙的变化,苏艳红都默默地观察着,心中的疑惑如涟漪般一圈圈扩散。
当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苏艳红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踏上归途,遇见了邮差。
邮差从邮包中取出一封挂号信,那封信,笔迹熟悉,满载着哥哥苏言青的思念。
苏艳红接过信,笑意自然流露。
“真是太感谢了!”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邮差只是淡然一笑。
迫不及待地,她在归途上打开了信封,信纸沉甸甸的。
信中,哥哥表达了中秋归家的愿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她的关怀,反复提醒她要注意身体,并幽默地说要替她“教训”那些让她受委屈的人。
回忆随着信中的文字流淌,将她拉回了多年前的时光。
那时,一家三口虽因世事沧桑被迫分隔两地,但她与哥哥的童年却是那么纯真美好。
苏言青总是以他的刚毅与勇气守护着她,每当有欺负她的声音响起,哥哥的拳头总能准确无误地为她挡住风雨。
那段日子,是她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她原以为,能有力量改变现状,让父亲和哥哥重新团圆,但命运弄人。
九年了,她与父亲、哥哥的分别如同漫长的冬夜,哥哥的生活如何,她只能在梦中构想,而自己,则在懵懂与迷茫中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哥哥的信似乎还活在那个纯真年代。
然而,时间是一条单行道,带走了青春,也改变了太多。
苏艳红握紧手中的信,心中五味杂陈,那份对家的渴望与无奈,如同信中提及的那些欺负者的名字,沉重而难以忘怀。
对于这所有的一切,苏艳红内心充满了沉甸甸的愧疚感,仿佛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她呼吸都有些困难。
信纸在手中轻轻展开,如同揭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里面竟然还夹带着三十元珍贵的粮票,那是哥哥在困苦中挤出的一份深情。
信的末尾,他特别强调道:“你和妹夫定要齐心协力,共度难关,互相扶持,在这艰苦的日子里奋斗不息,更要时刻记挂着自己的健康与未来孩子的幸福。”
这笔钱,分明是哥哥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但他却没有丝毫的保留,慷慨地将它们打包,穿越千山万水寄给了远在异地的苏艳红。
在信中,哥哥还不忘细心叮咛,家中若有什么突发状况,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到村里的赵寻,他是哥哥心目中最为信赖的依靠。
想到这里,苏艳红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楚,她已记不清上一次主动去找赵寻是什么时候了。
赵寻总是不吝赞美之词,讲述着苏言青在外的风光,频繁的物资和粮票寄送,背后却是哥哥节衣缩食的付出。
这一认知,让苏艳红对哥哥的慷慨援助再难心安理得地接受。
此时,秦沐枫留意到她默默地将信放在桌边,便温柔地靠近,试探性地询问:“是大哥来信了吗?”
提及大哥,秦沐枫总是满含敬意。
过去,为了能让苏言青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哪怕是在那个阶级斗争激烈的岁月里,秦沐枫不顾外界的质疑与压力,毅然决然地推荐苏言青去钢铁厂担任管理职位。
那时,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好在他自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才免于遭受过多的责难。
这些年,为了能让苏言青有机会回到家人身边,他从未停止努力,尽管屡遭挫折,却始终未曾言败。
而苏艳红对此全然不知。
两人沉默相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
“没什么大事,”苏艳红轻描淡写地回答,不想让自己的私人情感成为对方探究的对象。
秦沐枫是个懂得分寸的人,他只是轻轻扫了一眼信封,没有再多问。
但苏艳红却开了个玩笑,随意编造说:“他说我做什么都可以,不必犹豫,若是实在过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