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石的制作方法便是出自于那纸草纸写成的犹太古文书中。其实同是一种东西,自然也分优劣高低,等次不同。最高等的贤者之石需要那圣人的灵魂作为基础封印在媒介之中,而环顾当今,就算那些被称为圣人的高高在上的主教教皇,又有谁是真正拥有那样神圣的灵魂?当然下面又有稍微逊色一等的智者之石,善人之石……这些都需要那智者或者善人的灵魂做为炼制的饵料。马丁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只是靠父亲年金养活的年轻学生,又要他到哪里去杀人行凶,搜集灵魂呢?但是最最低等的那种贤者之石,却是不用伤害生灵便可以炼制的,只是效力低微,而且时效有限,还要用到自己的毛发精血。所以书上记载炼制的人是最少。因为效果低,又要自己付出精血,所以……世人都是贵己贱人,关于自己便无比珍惜,相关别人便死不足惜,如此而已。
马丁便利用深夜在图书馆阅读室里自己关门实验,每日不息,但也每每失败。因为失血过多,连脸色也是惨白。双眼血红呆板,眼圈乌黑,眼袋隆起。白日里被那些老师同学见到,又是背后窃窃私语,一阵嘲笑。有人说他已然是那老年痴呆的前兆,有人说他是少年思春,自己自渎,还有的说是因为辩论比赛屡次失败,才让他心灰意冷,难以振作。真是百家百口,莫衷一是,但在客观上却为这死气沉沉晨钟暮鼓的大学神学系又增加了一丝活跃和生机。
马丁对这背后的议论毫不理会,只是默默一人独处,远离喧嚣世俗和无知众人。他已经开始自觉和俗世隔离,对世俗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扭曲。在那个时代,在那种大学,学生也都全是男性,其中以贵族和富商的子弟居多,大家都是年薪一族,无忧无虑花天酒地的一群,其中贵族自发自律的形成一个圈子,禁止外人进入。
科隆大学的师生全是男性,又以贵族和富商的子弟居多。贵族子弟自成一体,组成圈子,禁止外人入内。而他们在这里也是无所事事,不用上课也没关系。到这里来本身就是为了消磨时光,镀金拿个文凭而已,回去便能平安无事的继承家族爵位还有封地,一切不用努力就能得到,那还拼死学习干嘛?富商子弟进来学习,也多半不是为了增长见闻,羡慕知识,只是因为贵族子弟在这里,他们才如影随形,如蛆跗骨,如蝇逐臭般的跟来。因为按照他们家庭的意愿和他们自己的意愿,只有靠近贵族才能渐趋高雅,为以后跨入上流社会打下伏笔。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比世袭贵族家庭富裕,但是却吝啬贪婪奸猾的多,因为从小知道金钱上面沾着人的鲜血,也不管是自己的鲜血还是别人的鲜血,反正是知道挣钱不易,所以才需要进入上流社会,通过获得爵位来保持一切。不过在吃喝玩乐方面他们确实要比贵族们胜过一筹,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知道消遣方法却不能去做,而贵族不知道方法却能任意奢侈,享受浪费的一塌糊涂。这也正是富商子弟们的一大优势,去谆谆教诲和劝导贵族子弟们如何更痛快更优雅更有品位的享乐,以便借机和他们拉近关系,充当门人清客的角色,为以后自己的跻身上流社会铺平道路。所以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无所不用其极,群蝇逐臭只为未来前途出人头地,一举发迹。真真正正是喧喧嚷嚷,让人难以清静,把个大学变得如同市场,到处是讨价还价,结私朋党。更有甚者,为了巴结,为了前途,还有对着意中人频送秋波的。只因为这大学中没有女子,又加上当时的社会风气,上流社会都好男风,便有许多长相姣好识趣逢迎的富商子弟得到了贵族子弟圈的青睐和接纳,这让其他色相平平的富商子弟纷纷眼红磨掌,大是痛恨。
如此浑浊氛围,马丁自然也是皱眉厌烦,不愿多参其中。他父亲是保加利亚骑兵队队长,按说也属于贵族一列,纵然不去刻意巴结逢迎,如此过个数年,也多半会成为一位出色的牧师或者宗教画画家,然后便混迹上流社会,到处串联拉取赞助,每日里悠闲度过,参加各种沙龙和政治宗教集会,甚至还能随意去哪个地方做做演讲,向着不如自己或者不知自己底细的那些人们吐吐唾沫——但是对于现在的他而言,那条路上明明已经标上了“此路不通”,他已经找到了新的路径,新的人生。
到后来出现了一点波折,那便是学生的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