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一千章 保底战术与战争的做功公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章 保底战术与战争的做功公式(1 / 3)

巨鹿军反攻计划的初期算是结束了,各地反攻队伍在经过多日行军之后,走的最慢的也走出百里地了,这意味着,巨鹿军反攻前花了长达一月时间才探清的路径全走完了,再往下,没有任何情报支持了,各部需要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地界靠手里极其稀少的斥候骑兵去摸索探查方向,情报问题一下变得艰难。

行军打仗,连路都没摸熟,有多艰难可想而知,这要是放在反攻初始之时,整个反攻计划可能直接要无疾而终了。

各部都是全新的军队,上至指挥官,下至乡兵,第一次出军远征,他们既缺乏对各种复杂情况的预计,也缺乏应对手段和处理经验,行军初期,连士气都是不稳的。

而后,在经过多日行军之后,各部普遍遭遇了各种问题,克服种种问题的过程中,新军队伍在飞速变得成熟。在士气方面,行军初时,乡兵们走在路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个风吹草动都怕的不行,等行军持续些许时日,乡兵们渐渐发现,行军没什么难的,士气遂安稳。

在经过初期磨炼之后,各部队伍开始成熟,士气趋于安稳,这时,前面一截已探熟的路途恰好走完,再往下,探查路径辨别方向就得靠各部自己了,而探路收集情报等诸事难度极大,压到各部新军头上,直接给各部带来了巨大难题。

但于此时,各处乡兵队伍已有长足进步,行军多日以来,上至指挥官下至普通乡兵都得到必要锻炼,情报问题只要早上那么几日就是大问题,而巨鹿军再一次跑在了危机前头。

战争形势整体趋于对巨鹿军有利,时间拉的越久,新军队伍经验越丰富战力也越强,新军基础低,所以进境快,而贼军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太大进步,时间优势在巨鹿军这边。

其次,从地理层面,巨鹿军反攻队伍在最外围围成了一个巨大包围圈从外向里进发,随着时间流逝,包围圈在逐步缩小,也就因此,巨鹿军兵力越来越密集。

在行军至三四日之期,开始有少部分队伍走着走着在路上碰到一起汇成一股,到七八日之期,汇聚到一起的队伍更多,至半月,在路上进发的多是多股乡兵合成的队伍。

在兵力汇聚过程中,各部兵力从几百,到千余,到两三千,乃至更多,随着兵力越来越多,战力也在飞速膨胀。

自各部反攻之日起,乡兵队伍面临的大问题有,一是兵力不足,战力薄弱,二是斥候不足情报不够,识别路途困难。而这两个问题随着行军进行,随着包围圈逐渐缩小,兵力得以越汇越多,随着时间流逝,乡兵队伍的兵力优势也会越来越大。

而路途识别困难的问题随着行军进行这个问题也越发不是问题,包围圈在收缩,包围圈中的区域在逐步减少,自然,越往里走,路是越少,需要侦查探测的路也就简单,侦查效率也就越高。假设,在包围圈最外围,每往前走十里需要探查的岔路口是二十个,走到后边,这个岔路数目将变成十五个,十个,方向越来越明确的同时,斥候也越聚越多侦查人力也越来越空闲。

可以说,随着时间推进,跟滚雪球一样,行军变得越来越容易,行军难度降低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其中,揭示了一个战略部署的精妙布置。

假设场景,两方在跨州过郡的广袤地域之内展开大战,双方退路大不相同,一方背后只有一条退路,而另一方,身后道路四通八达,如此情形,若溃败,毫无疑问,背后只有一条路的一方,在溃败之际,溃兵们全部沿一条路溃逃,这样一来,收拢残兵重整人马变得很容易。

而另一方,其背后,道路四通八达,一旦兵败军溃,溃兵沿着横七竖八的道路散的乱七八糟,极难重整再战。

战争的属性在于“变化”而多过“不变”,而地理条件部分决定了变化趋势。

四通八达的道路跟孤道大为不同,四通八达的道路与四通八达的道路之间也同样大为不同。

道路网有向前发散,有向前收缩,于进军,毫无疑问,一方数路兵马走在向前收缩的道路网上,兵力会越走越集中,越走越有优势。

而走在发散的道路网上一方,兵力越走越分散。

两相比较,优劣分明。

就如同此番巨鹿军一样。

巨鹿军宏大的作战计划或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被包围的一方是劣势,而包围在外的一方是优势。

包围在外的一方兵力越往里越集中,天然具有聚集趋势,而被包围一方,兵力向外反突,天然具有分散趋势。这也就是为何,合围之时,往往会因为合围兵力未聚到一起就被各个击破,而被合围一方,则往往是防守还能守的住,一旦反攻瞬息大败。这之中根本原因,合围一方趋势在聚,越早打断合围方的聚势越好;而被围一方,趋势在散,不动为最稳妥选择,冒然反攻,风险更大。

传闻,围棋高手下一步往往能看三步乃至十步,战争也是如此,战情瞬息万变,不能对多变的战场形势有所提前预判,不足以应对复杂情况。

于,地理因素决定战场趋势变化】这一点,若有朝一日与敌军作战,敌军后路只有一条大道,那么,纵是把敌军打败,敌军纵是溃散,敌退路只有一条,敌军溃兵也必然在一条路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