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七百七十三章 轮休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七十三章 轮休制度(2 / 3)

照不充足,晒盐法就不足使用。

彷照晒盐的原理,热风蒸发法一样能达成和日光一样的效果。

另外一法,熬盐法,日光暴晒半月时间才能把一锅盐水晒成盐,拿柴来煮,数个时辰就能把盐煮出。熬盐法快虽快,但极耗柴薪。

所以,综合二者之长,碱液先经热风蒸发,浓缩之后再经熬煮,这样一能大大节省燃料,二能大大提高药品的制备速度。

其实,还有一法,更高效节能。

沿海能晒盐,而内陆不行,这根本原因是因为,内陆阳光不足。反过来想,如果能把内陆不怎么强盛的阳光给聚集起来,那在内陆一样可以晒盐。

聚光之法,玻璃凸透镜什么的,又或者,用金属镜子,用铜做金属凹面镜一样可以。

光的能量很强,若是把玻璃造出来,再制得廉价的镜子,做数面墙壁那么大的镜子,用镜子把光线聚集到水池里,那此时,水池里的接受到的光照比在海边还强盛数倍,这样,不费任何燃料就能快速把碱溶液给熬干。

玻璃再贵,镜子再贵,架不住光照是无成本的,生产一个月时间,镜子成本高于柴草,两个月时间,还是镜子成本高,到一年的时候,所消耗的柴草成本已经高于镜子的成本了。

然后往后,聚光镜还能继续用好多个年头,在后续的使用中,等于数年时间,零成本使用。

关于玻璃的制造,依稀记得,苏美尔人或是哪里的人,有一次在用船运输小苏打的时候,船遇上风暴了,不得不靠岸修整,船员们在海岸上生火做饭的时候,不小心烧出了一些亮晶晶的东西。

这些亮晶晶的东西,就是玻璃。玻璃诞生的原理是,小苏打加沙子煅烧之后,就产生了玻璃。

沙子好找,煅烧不难,如果温度不够,日后找地方买煤炼焦炭,有了焦炭温度不成问题。

唯独小苏打,不知小苏打是何玩意儿,依稀记得小苏打是食用碱,小苏打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矿物,既然是天然存在的矿物,那说明可能有天然分布。如果能找到小苏打的产地,只需买上几车,就能造玻璃了。

大汉产煤地必有,小苏打有无则不确定。制约玻璃的制造的因素只剩小苏打。

除苏打烧制玻璃以外,在中原,早在春秋战国之时便能烧制琉璃,琉璃既是不透明的玻璃。

可能是因为温度不够或者材料纯度不够,春秋战国的匠人无法烧制出透明玻璃。

但,只要能有工艺,不管是温度不够,还是纯度不够,都不难改进。

温度不够上焦炭,纯度不够就提取,提取方法,加酸加碱加盐各种材料试一遍总归能找到方法。

已知,大汉有烧制琉璃的技术,既然有烧制琉璃的技术,烧制玻璃的技术基础也就存在。

李孟羲召集了所有匠人,问何人会烧制琉璃,结果掌握烧制琉璃技艺的一人也无。

看来,烧制琉璃的技艺乃高级工艺,可能得到繁华之地才能找到相关匠人。

繁华之地,洛阳,天下没有比洛阳更繁华的了。

看来得空得派人去趟洛阳招募些高手匠人。

有一事让李孟羲分外好奇,既然小苏打是纯碱,那这个碱,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吗。

反正不日前,稀里湖涂的用草木灰加石灰水合成了一种超强的碱,已知碱是能合成的。

小苏打此物,李孟羲知道这玩意是食用碱,之所以小苏打能食用,是因为在发面的时候加一点小苏打进去,小苏打受热分解之后会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面团变得疏松多孔。

会释放二氧化碳,那小苏打里肯定存在碳酸根,就如碳酸饮料一样,碳酸饮料受热分解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小苏打的成分已经确定了一半,李孟羲在纸上写下,co3】,这是碳酸根。

可是,让李孟羲不明白的是,碳酸根是酸性啊,为何小苏打会是食用碱,为何会被称为碱。

拥有碳酸根,又被称为碱,很诡异。

李孟羲在教小砖画画,画的多是一些简单的树叶小草之类的东西。高级的素描技法,什么阴影啊线条啊之类的,李孟羲也会,可他不想让弟弟过早的掌握这些。

小孩子的想象力最为重要,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画了一会儿,小砖把画的涂鸦拿给李孟羲看,小砖肯定觉得自己画的很好,一脸得意的样子。

李孟羲装模作样的看了一会儿,又点评了一阵,很是夸奖了弟弟一番。

放下画纸,李孟羲问,“小砖,你几天没去上课了?”

“俺不想去上课。”小砖说。

李孟羲无奈了,画画归画画,也不能耽误了正事啊。

李孟羲只好耐心的劝解让小砖回去上课,等有空了再画画。

小砖认真的想了想,“那哥哥,啥时候俺有空吗?”小砖睁着大眼睛不解的问。

小砖这么一问,李孟羲想起来了。似乎这么久以来,军中的小孩子们天天上课,天天上课,就没停下的时候。

摸着弟弟的脑袋,李孟羲问,“小砖,你觉着,上五天课,玩上一天,这样好不好?”

小砖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他掰着指头算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