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巨鹿城路上,战兵们的押送之下,一路上大人小孩儿都是哭哭啼啼的。
半日后,押送队伍抵达巨鹿城,老远刘备就看见,城外早早支好了粥棚,遍地撒了白灰。
遥遥见此,刘备在马背上笑着给简雍指着,“看,云长可早准备着了!”
刘备与关羽与李孟羲几人之间的默契,简雍理解不了。
简雍抬头去看,他看到了前方路边支着许多煮粥的大瓮,这让简雍想起了灾荒年间施粥时的情景。
想了一下,简雍恍然,别人全村搬来,远道而来走了半天,于情于理,当然是得给管顿饭的。
简雍只以为是管饭,明显把关羽的安排看的简单了。
在简雍们未回来之前,在村人们还未抵达巨鹿之前,李孟羲的传令骑兵先一步赶回了巨鹿,传令骑兵找到关羽,说按招抚旧法】安置。
只这几个字,只说了“招抚旧法”,关羽就全然明白了。
招抚旧法乃是,之前讨黄巾之时,屡屡有大量俘虏抓获,当时为最快的吸纳黄巾人力,采取了一系列招抚人心之法。
诸多招抚之法,除了施粥,还有其他。
关羽不在粥棚边守着,守着的乃是关羽麾下百夫长。
押送队伍到了跟前,百夫长立刻引着百姓到粥摊前,百夫长乃涿州老人,有太多施粥经验了。
“停火,快加凉水,准备盛!”百夫长指挥着。
立刻,得了命令,伙夫们撤掉了火,拿水瓢从旁边缸里舀几大瓢水下去,几瓢水下去,伙夫再拿勺子一通搅和,一瓮热腾腾的粥直接成凉的了。
后边,刘备在跟族老交涉,刘备和煦的说,“老人家,跟你村里人说说,前边备好了饭,让大人小孩儿过来吧。”
族老谢过刘备,转头吩咐村人们上前,族老还不忘交代让村人们守规矩一点。
待村人们放下行囊小心翼翼的涌到前边,有人拿着棍子在数落人。
“都站好了!一个排一个,莫挤。”凶恶的战兵板着脸连抓带推搡的,强制把散乱的人群给拉成有序的队列。
刘备就在边上看着,瞅见维持秩序的战兵举止粗鲁,刘备本想出言制止,可再一深想,刘备忍住了出去训斥战兵的冲动。
此番施粥,不是施给流民和俘虏,乃是施给百姓,战兵举止确实粗鲁,确实有不妥。
但是往深了考虑,百姓们既然来了,按计划是得把百姓押在巨鹿等一段时间然后散下去屯田,也就是村中百姓得统一安置,既然是统一安置,百姓们非是军伍之人,百姓就不懂排队等规矩。
所以,人既然搬迁过来了,就迟早得懂规矩,今日不知吃饭得排队,明日也得知道。
正是有这样的考虑,所以刘备任由战兵去拉扯训斥。
一段时间后,粗鲁的战兵从前训斥到后面,把村中几百人全部给拉好了队伍,然后朝前边喊了一声,示意可以开始分粥了。
分粥开始,前边排头的,乃多是村中年轻后生,此微妙细节正显示出村人们的戒备和不安,村人们对义军不信任,因此对义军的任何行为都防备着,哪怕是分粥也防着。
为首的年轻人走到粥棚前,也不敢开口说话,拿眼看着。
伙夫从筐子拿起一个大木碗,满打一勺粥,又添半勺,旁边人拿着小勺伸过来又添了半勺的野菜旮瘩加到粥里,伙夫又递上一双快子,一碗粥盛干,“来,端住。”
伙夫和善的笑道。
年轻后生赶忙伸手把粥端起。
维持秩序的战兵可能有凶恶之人,但负责分粥的伙夫,全都是面善和善的,这不是偶然,乃是特意有所安排的,此安排细节,乃是分粥之法多次改进后的一处细节。
分粥乃是为了安抚人心,乃为收服人心。那么,一个脾气暴躁的伙夫,分粥的时候给人盛一碗粥就骂一句,盛一碗就骂一句,人家黄巾俘虏喝个粥吓得战战兢兢的,还哪里能安心。
分粥之时,分粥的人也是安稳人心的因素,由此,负责分粥的人最好是态度和善之人,可态度和善的人去负责维持秩序又没有足够威慑力,所以两相权衡,维持秩序的随便可以挑人但分粥的人,必须得和善。
分粥之法早已被改进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因而搬迁而来的刘赵村人,在领了粥之后,会因为伙夫的和善态度而心里稍安。
当先领完粥的后生不自己先吃,他端着粥向后边走,喊家里老丈过来先吃。
刘备这时笑着过来了,他朝后生摆摆手,“小兄弟,你先吃就是,人人都有。”
年轻后生看了看刘备,犹豫了下,勉强同意了刘备的说法,后生端着碗,蹲到一边,正准备吃,负责维持秩序的战兵拿着棍子又来了吼,“别蹲这儿,朝前边空敞地方去!”
年轻后生一口粥还没喝,只能端碗朝前去了。
刘备见此一幕,嘴巴张了又张,只能无奈笑了。
刘备很清楚战兵为什么要撵人,根据以往分粥的经验,流民们要是领了粥就地一站不走了,不一会儿粥棚前就堵的乱七八糟的。
依当时经验,俘虏流民几千人之多,没有规矩是一定会混乱的。
分粥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