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三百八十五章 旗杆柄部的学问(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五章 旗杆柄部的学问(三)(1 / 2)

刘备看的很清楚,两丈多高的一个架子,两个木匠一同举着木架,能跑的飞快。

既然能跑起来,若是夜战,跟着大军冲锋陷阵一样可以。

刘备摸着颌下短须,暗暗的点头。

随后,是演示木架摔倒后,能不能快速抬起。

鲁犁先把木杆顿在地上,松手,把木架一推,木架倾倒,有火把的那头咚的一声砸在了地上。

动静不小,引来了附近守夜的战兵们围过来看。

架子重重的砸在地上,然而,火把还是好好的插在架子上,是防雨板先砸到地上,支撑住了,火把安然无恙。

架子倒下时,刘备本还以为火把要掉,或者砸地上之后火把被震出来,然而,并不如他所料。

木架上的火把能如此稳固,刘备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在随后,鲁犁和另一个木匠,一个抬尾,一个抬中间,一下就把木架又举起来了,看到这里,刘备反而觉得平平。

“玄德公,在这木杆底部,还有玄机,可欲知究竟?”李孟羲还卖起关子来了。

刘备哈哈笑道,“那某便看看,有何玄机。”

刘备大步跨出,走到鲁犁身旁,接过鲁犁手扶着的的架子,刘备双臂抱着架子,把架子缓缓放在地上。

抬起木杆尾端,凑着火把的光亮,刘备打眼一看,没觉得木杆咋样啊。

然后刘备再把火把凑近细看,看到了木杆中间一个短小的木茬,再一细看,这木茬成锥状,像是凿出来的,不像是木头斩断后自然形成的木茬。

难道,这短短的还没指节长的木刺,就是李孟羲说的玄机?

刘备不明所以,起身,疑惑的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于是笑着,把其中关键一一细讲给刘备。

“《孙子兵法有述地形、地势各一篇。

大旗立于地上,敢问玄德公可知,有何种地形?”

李孟羲出言考教,刘备放下木杆,皱眉沉思。

“……大旗立地,地有平地、隆地、凹地之分,是否如此?”刘备迟疑道。

“嗯。”李孟羲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刘备太熟李孟羲了,李孟羲没说好还是不好,只嗯了一声,那说明,回答不正确。

不对吗?刘备眉头微皱,来劲了,缓缓踱步,踱来踱去,再做思量。

片刻后,刘备又说,“地有土地,有河岸沙地,有泥沼地,有山石地,是否如此?”

“嗯。”李孟羲还是只嗯了一声。

竟然,还不对。刘备于是升起了争强之心,他绞尽脑汁,再想,大旗立于地上,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地形。

来来回回踱步,踱了十几个来回,刘备突然灵光一现,“噫!”刘备一拍手掌,猛的回身看着李孟羲,“地形不还有,下雨天的泥地,下雪时的雪地,结冰之时的冰地,冬日无雪时之硬土,春日雪化时之软泥?是否如此?”

“确如此!”刘备的回答很精彩,李孟羲拊掌赞到。

“自跟关将军学兵书至今,足以见到,玄德公已得一分兵法精义也!”李孟羲先是夸赞了一下刘备的。

再点评到,“玄德公所言之诸多地势,放之于大旗之上,可大致以四类划分。

地平或不平,滑或不滑,只此四类。

为何?只因大旗只需立于地上,不必如士卒之奔行攀爬,故余者可不虑也。

地势平,大旗之木杆底部若平,立于平地上,甚是稳当。

而若地有淤泥,有积雪,有结冰,此时木杆若平,放于淤泥、积雪、冰霜之上,极易滑倒。不妨把木杆底部削平如锥状,木锥刺于淤泥冰雪之下,刺入泥土之中,便不致滑倒。

可杆尾如锥,立于平地之上,必然一侧倾倒,扶之吃力,于无淤泥冰雪之平地,尖杆不如平杆好用。

平、尖两杆,各有优劣,且问玄德公,大旗之杆,是用平,是用尖?”李孟羲笑着问到。

被李孟羲如此一问,刘备恍然大悟,难怪,火把架子尾端,木杆会是平的,而中间有一小小短刺。

如此构造,于平地之时,木刺完全刺入泥土,而除木刺以外,木杆尾端余处皆平,这就意味着,木杆可以稳当的放在平地上,不会像尖杆一样往一侧倒。

而要是遇到冰雪天或者雨天,小木刺就可以钉在地上,或者钉在冰层上,不致让木杆乱滑。

细微处,可见智慧,小小的一个木刺,便结合了平杆和尖杆两种构造的长处,而又避免了其劣处,堪称绝妙。

刘备不由点头,军略一道,果然博大精深,小小的军旗旗杆,就有这么精妙的学问。

想起还远未学完的《孙子一书,以及更多的其他兵法,刘备顿生任重道远之感。

又琢磨了一会儿,目光触及倒地的火把架子,架子放在地上好一会儿了,而火把没没有烧着架子分毫,再加上架子上边的挡雨板,有防雨板,下大雨火把也不会淋湿了,区区一个木架子,不知藏了多少机巧。

“羲儿,当日把军中木匠单设一营,交由你来统领,如今看来,某还有些先见之明,哈。”刘备快慰的说到。

木架子大致就可以这样定型了,其各方方面性能,受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