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甲工作量极大,哪怕是一件小小的儿童身量的甲,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编完的。
月亮缓缓划过天空,小砖栽瞌睡时,李孟羲把小砖送了回去,然后又回来继续编甲。
终于得知了步人甲编缀技法的关键,不把甲编完,是睡不着觉的。
关羽刘备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并不说休息,继续去忙碌着。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堆积的甲片一片片减少,当天色将白,步人甲终于编完了。
哪怕不往身上穿,李孟羲也知道这一夜努力编出的甲会很好,因为这甲跟印象中的步人甲很像——如同长连衣裙的身甲加前边分叉的裙甲,如同小坎肩一样的长袖披膊,步人甲这最重要的两个部件,看着很像那么回事。
除了头盔不像,剩下的整个就是步人甲了。
步人甲头盔应该是全铁盔,要么就是铁条铆接的盔,也就是,步人甲的盔的是有顶的。
而现在的头盔,是随便拿甲条编了一个长头巾模样,直接绑了圈绑成的。
甲好了,刘备关羽二人一人拿甲,一人拿披膊,催促李孟羲赶快穿上试试。
看得出来,他们两人对一晚上的劳动成果,也很看重。
李孟羲跟弟弟虽然差了几岁,但身量不至于差的了太多。
贴合弟弟身量编的甲,李孟羲穿上紧了一点也能穿。
如果是汉末普遍的硬扎铁甲,就跟一个t恤差不多,因此,穿法也跟t恤一样,拿着从头套就行了。
由此而来,汉硬扎铁甲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铁甲不像秋衣一样,秋衣领口可以很小,有弹性,脑袋一钻就进去。
铁扎甲没有弹性,因此,要把领口做的特别大才方便脑袋套进去。
这样一来,汉扎甲领口位置,暴露一大块。
领口这个位置,又是锁骨,喉咙,颈动脉等要害。
汉硬扎甲对领口的防御是硬伤,那么汉的甲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是在肩膀一圈,编起高起的盆领,盆领如盆倒扣,把领子那里和脖子防御住了。
问题就在这里,盆领编缀起来麻烦无比,费工费时。
一般来说,完全体的汉扎甲,是应该有盆领的,领口那里的防御缺陷不会暴露出来。
可真要大规模生产,有大量盔甲需求的话,各方势力很可能就把费时费力盆领给省了,乞丐版的士兵甲,对颈部的防御,几乎没有。
汉硬扎甲穿身甲的时候,如同穿t恤,把甲从头往身上套。
步人甲的身甲,则像是穿棉裤,从腿往上套。
然后把两个肩带挂在肩膀上。
甲挂在肩膀上的刹那,李孟羲就感觉肩头一沉,这甲好他娘的重!
身甲不防肩膀,也不防手臂,只是一个小号胸甲大小。
和身甲相连的裙甲,直垂到膝盖。
李孟羲动弹两下,感觉这甲还行。
刘备又把披膊给李孟羲穿上。
身甲没有顾及肩膀和手臂的防御,当披膊往肩膀上一搭一穿,肩膀和手臂就挡的严严实实了。
步人甲解决身肩、肩颈、裙胫、等衔接部位防御空挡的思路是——重叠。
受限于技术条件,没办法全身上下做成整体的一套甲,只防御胸口的身甲好做,只防御肩膀的甲也好做,但把胸甲和肩甲一块做,则就是另一难度了。
因此,胸甲不防肩,而披膊做的很长,如同一个小坎肩,则能兼顾肩部防御。
同理,披膊没办法护住颈部,那就由头盔往下延伸几圈顿项,顿项把颈部护住。
再有,胫甲,也就是腿甲,胫甲只有小腿那么长,可胫甲只能防小腿,大腿咋办?
依然用防御重叠法。
胫甲既然防不了膝盖以上,那就让裙甲垂到膝盖以下。
裙甲最下边沿,到胫甲中间位置,胫甲一半的面积挡在裙甲之下。
这样,关节衔接处的防御就没有漏洞了。
再往下,胫甲好编,甲靴也好编,可把胫甲连同甲靴编一块,则是又是一加一远大于二的难度。
解决方法是,还是靴甲和胫甲分开编。
胫甲照常编。甲靴,则稍带一截高腰,靴腰套在胫甲上,这样,靴甲和胫甲,又防御重叠了,关节连接的脚腕处,也被防御住了。
如此,从头到脚,头上是头盔,从头盔往下垂下的顿项,完全防护住了颈部,往下,顿项下的披膊防护住了肩膀和小半个胸膛,再往下,披膊下的胸甲防护住了整个胸膛和腹部,胸甲再往下的裙甲裙甲垂过膝盖,膝盖以上,包括半个小腿,全被裙甲防御住了,再往下,胫甲又防护了自膝盖往下的小腿,最下,高腰甲靴把脚和脚腕一同防护住了。
防御嵌套的思路下,步人甲部件之间皆有特意留出的防御重叠,完美的解决了衔接处的防御问题。
还有腕甲,单独编一个腕甲很简单,而要是从手腕到肩膀编一个超长的臂甲,难度不小。
所以,还是嵌套。
披膊长过手肘,到达小臂那里,而腕甲,则是从手腕直达手肘。
有半个小臂长度的重叠,达到了百分之百的防御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