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关外派兵的计策无人再提,大平军打的什么主意,已经很明显了,要从东面过来。
看来一场硬仗不可避免,韩大通此时也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了。
“诸位,都说说吧。”
是怎么打,等着敌人过来,还是迎上去?
大家都看向王守义,关键时刻才能看出来谁更值得信任。
跟官职大小无关。
见大家久久不说话,韩大通忍不住问道,“朝廷会另派兵过来吧?”
杜朗等人则耐心等着,也在斟酌如何用兵。
得好好想想,一个不慎后果就非常严重。
“会,朝廷的兵没那么快过来。”
最快也得十天半个月,这个天气和路况可能还得耽误。
“那如何是好?”
“谁愿意带队前去应战敌军?”
“我去,末将愿做先锋,跟敌军拼个你死我活。”
参将何锋请战。
“末将也愿带一队人马,从北路拦截敌军。”
“末将愿从南路阻击敌军。”
……
“好,诸位各领两万兵马,分三路拦截。”
韩大通双手击掌,信心十足,好似胜利在握。
“可再派一队兵马机动支援……,若敌军越过我军前方防线,一半回援……”
王守义的意思是,如果全部回援,可能腹背受敌。一半跟中部的敌军周旋,另一半从后面夹击来攻的敌军。
西北军必须要面对的是多线战斗的局面。
这个考虑可以说是非常周全了。
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速战速决希望不大。
除非兵力从数量上碾压对方,此时王守义还是以守为主,此等恶劣作战条件,单兵实力确实不如敌军,没必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
就拖着,敌军长距离作战,粮草就是一个大问题。
韩大通和王守义的想法不同,他不认为敌军能打到西北军的大本营。
三路人马是一道保险,他觉得由他一人守着边境沿线,有山崖关撑着,敌人是打不进来的。
所以他想让王守义带兵出去截住敌军,若说三位参将成功的几率有五成,那王守义自己就占五成。
“守义老弟,你看亲自跑一趟如何?家里你放心,有我在,谨记老弟的嘱托,绝不出关。”
两位将军都笑眯眯的看着对方。
王守义是不放心让韩大通自己守边的,此人耳根子软,这时说的话他也不会当真只听听就是。他的想法则相反,西北军和敌军一决胜负的地点,正是此处。
这是他的直觉,一个军中老将的直觉。
李老将军曾说过多次,在战场上,相信自己的直觉是没错的。
他守在此,赢面更大。
“将军,末将可以去。”
韩大通眼睛一亮,刚要说话,被对方的手势打断。
“但有一言,还是不得不说。末将认为,敌军怕是有后招。”
不等说完,韩大通就急匆匆的打断,“我知道,不是安排了机动军嘛!”
何锋垂眸,总兵大人还真是单纯,副总兵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否则就不会多此一举,再强调一遍。
主帐内的其他将官也各有心思。
论排兵布阵,整个西北军,没人是王守义的对手。
老将军当年可是选了不少人,最后是副总兵大人以绝对的优势胜出。
“不是那个。我说的是别的。”
王守义说这话时,望着韩大通的眼神特别的真诚,没有一丝的不耐烦或看不起。
这让韩大通舒服了不少。
对嘛,咱就是平等的讨论,有啥说啥,你有点本事,也别高高在上的。
“这样啊,那老弟继续。”
这样一来一往,王守义突然就泄了那股气,他要说啥呢,说是他的直觉?哎——
“敌军三国联盟,所图必然不小。能挡住固然是好,可万一……兵临城下,怕是有一场苦战。末将本想在此一搏,既然将军希望末将带兵拦截,那此等大任就交由将军了。”
……
此话虽含蓄,大家也听懂了。
副总兵大人的意思显然是,敌军是挡不住的,此地必将有一场恶战。
那如若真是这样,还是副总兵亲自留守指挥比较好……吧?!
可想归这样想,谁也不敢宣之于口!
这不是明晃晃的告知总兵大人,你不如王守义呢。
事实归事实,心里清楚是一回事,说不出就是另一回事了。
众人沉默。
韩大通眉头微蹙,嘴角紧抿,眼睛眨巴了两下,似是终于下定了决心,“老弟放心,吾定当尽全力,绝不让敌军小瞧了咱们。”
既如此,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守义也不再纠缠,说起别的注意事项。
……
出了军帐,王守义还是命自己人跑了一趟山崖关。
再运输一批辎重过去,保障后勤。
参将大人是他的人,还是那句话,只要不作妖,老老实实的守着,备足了粮草等物资,哪怕只剩下山崖关,也能等到朝廷重新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