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她还注意到家里的调料已经所剩无几,于是果断决定顺道采购一批常用的调料,如酱油、醋、盐、糖、五香粉、辣椒粉等。
在采购过程中,她灵机一动,想到了可以制作深受人们喜爱的鸡蛋灌饼。
于是,她特意买了一篮子新鲜鸡蛋,以备制作之需。
路过猪肉摊时,她又采购了一些肉和排骨,打算用于制作面点的馅料或者熬制高汤,提升面点的口感和营养。
正当她们准备离开猪肉摊时,李晓晗注意到角落里堆放着一些猪下水,似乎无人问津。
她深知猪下水在烹饪中的妙用,不仅可用于制作美味的卤味,还能用来熬制醇厚的高汤,为面点增色不少。
于是,她主动询问摊主是否可以将这些猪下水全部买下。
摊主见有人愿意接手,自然欣然答应,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晓晗成功以合理的价格购得这批猪下水,并且还与摊主约定,下次若有猪下水,都可以卖给她。
肉摊老板对于李晓晗的请求欣然应允,表示明后天就有新鲜的猪下水可供出售,并承诺会为她预留。
李晓晗听后满意地点点头,与老板详细确认了取货时间,在与老板愉快地达成协议后,李晓晗和大嫂继续在市场中穿梭,购买其他所需的食材和用品。
采购完主要食材后,她们又在炊具店挑选了一套结实耐用的蒸笼,以及配套的煤炉和煤球。
所有物品购置完毕,她们将所有购买的物品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李晓晗和大嫂满意地将这些物资装上牛车,准备启程返回家。
从此,李晓晗家的美食事业,就在这一系列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筹备中,拉开了序幕。
回家的牛车上,李晓晗和大嫂采购的一大堆物品引起了同乘几位大婶的好奇。
她们看着那些面粉、酵母粉、鸡蛋、肉、排骨以及各类调料,纷纷猜测李晓晗姑嫂究竟打算做什么。
有的大婶试探性地询问:“晓晗,你们这是要做大餐吗?买这么多东西。”另一位大婶则猜测:“莫不是家里要办什么喜事,需要准备这么多食材?”
面对大婶们的疑问,李晓晗微笑着解释道:“大婶们,我们家打算做点小吃去镇上卖,所以提前准备了这些食材和工具。
想先从面点开始,做一些包子、馒头、花卷,如果反响好,再尝试其他种类。”
大婶们一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哎呀,你们真是有想法,这做小吃生意好啊,既能让大家尝到美食,又能补贴家用。
李晓晗和大嫂笑着应承下来,不一会就到了村里,其他大婶纷纷下车后,拉牛车的李大叔,他注意到李晓晗和大嫂购买的物品众多且沉重,考虑到她们搬运起来会有些吃力,便主动提出将牛车直接拉到家门口,好方便她们卸货。
牛车稳稳停在李家门口,李晓晗和大嫂在李大叔的帮助下,将采购的物品一件件卸下,堆放在门口。
李晓晗和大嫂对李大叔的帮助感激不尽,大嫂深知李大叔家境并不宽裕,平日里拉牛车赚的都是辛苦钱,于是坚持要多付给他一些钱作为酬劳。
尽管李大叔再三推辞,声称这只是举手之劳,不必破费,但在大嫂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收下了这笔额外的报酬。
李大叔离去时,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口中连声道谢,表示今后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当李晓晗和大嫂带着满载而归的牛车回到家门口时,引起了李父李母的注意。
他们闻声从屋内快步走出来,看到门口堆积的物资,李父力气大,扛起一袋面粉就往屋里走;李母手脚麻利,一边指挥着摆放的位置,一边帮忙整理零散的物品。
一家人齐心协力,很快就将所有物资安置妥当。看着食材和炊具,李父李母虽未多言,但眼中流露出的欣慰,无疑是对李晓晗和大嫂这一举措的最大支持。
李晓晗深知,要想在镇上卖面点,首先要确保自家产品的口感和质量。
因此,她决定先在家里试做一些,让家人尝尝味道,收集大家的意见,以便对配方进行调整。
她先将面粉和酵母粉按照比例混合,加入温水揉成面团,然后盖上湿布让其发酵。
接着,她开始准备馅料,将买来的肉剁碎,加入葱姜蒜、酱油、盐等调料搅拌均匀。
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擀成长方形,卷成卷后再切成小剂子,包入馅料,做成一个个饱满的包子。
剩下的面团则被她擀成薄饼,涂上鸡蛋液,撒上葱花,做成鸡蛋灌饼。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晓晗生起炉火,将蒸笼放上,开始蒸包子和饺子。
另一边,她则在锅中煎起了鸡蛋灌饼,金黄的饼皮在热油中滋滋作响,香气四溢。
待所有面点都制作完成后,李晓晗将它们整齐地摆放在餐桌上,请家人品尝。
大家围坐在一起,拿起热乎乎的包子、鸡蛋灌饼,一口咬下,面皮松软,馅料鲜美,鸡蛋灌饼外酥内软,满口生香。
大家纷纷赞不绝口,对李晓晗的手艺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李晓晗一边听着大家的评价,一边认真记录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