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姜月再进深山已经是两天以后,已是初秋,林子被悄悄抹上了金黄,林子里的动物好像也通了灵,一路上竟没有猎物。
一直到了山洞时,姜月只打了一只松鼠,拨开山洞的遮掩,姜月进去,山洞里已经没了人。
“真的走了?”
这些日子,姜月时不时上山,一直照顾他,那天发现他好的差不多了,赶他走,还真的走了。
走得也干脆,空荡荡的山洞连一丝气息都没有留下,姜月想,天下之大,以后恐怕不会再见了。
所以,她一直没问他的名字,也不告诉他自己的名字。唯一让姜月有点郁闷的是,那金珠子恐怕就此泡汤了。
这样想着,姜月收拾留下的竹筒水壶,却不料,刚拿起水壶,便愣住了。
只见水壶底下,是一枚玉佩。
正是当初她解下来的腰佩。
前些日子姜月送过来一套衣服给他换洗用,所以这玉佩极有可能是忘了带走。
不是声称留着娶媳妇的吗,这么大意?姜月把玉佩拿起来,入手清凉,仔细端详了玉佩上的“崖”字。
随后她心安理得把玉佩掩进腰间,这可是他自己落下的,她不捡白不捡。
虽说金珠子泡汤了,但是这块玉佩也能值不少钱了。
附近的野物被她打的差不多,现在山洞空了出来,姜月决定今晚宿在山洞,这样还可以再往深处走一走。
沿着溪流向上,姜月发现了一处石潭。石潭周围竹子茂盛,潭水清冽,可以看到鱼儿游动。只是鱼不大,姜月继续前进。
这个季节竹子茂盛,也没有竹笋可以挖,竹林幽僻毒蛇多,姜月小心探着地面,一直穿过竹林,才发现了一头野鹿的踪迹,挽弓搭箭,一箭命中。几息之间,姜月便用绳子套住了它。
返回的时候,她特意绕过竹林,等走回山洞天已经黑了。姜月进了山洞休息,家里人对她进山已经完全放心,即便今晚不回去,他们也不会担心。
马上就要搬新家,姜月想蹲一头大家伙办家宴,一只松鼠没多少肉,剥皮去脏,架在火上烤到金黄。一直待到第三天,姜月终于猎到一只半大的野猪才回了家。
秋天到来,历时一个月的房子总算盖好了。
房子坐北朝南,并排五间大瓦房,正中间是堂屋,姜有善夫妻住一间,姜明和姜雷住一间。原本姜雪要和姜月住一间,姜月不同意,剩下的两间正房,姐妹俩一人住一间。
除此之外,东西两边各两间厢房。
西边两间厢房相通,分别是灶房和吃饭的地方,灶房特意新买了一口大水缸,原来的破水缸被搬到了猪圈旁,家里用水量大,这样一次挑满可以用三天。灶房开了两个灶眼,做饭炒菜可以同时进行,方便多了。
厢房再往南是一大片空地,最南头盖了茅房,不同于姜家老屋的蹲坑,姜月设计的茅坑在外面,茅坑用石板盖上,茅房地面还砌了石头,里间是四平方的洗浴房,洗澡水正好冲了茅坑,茅房用起来一点不臭。
东边厢房一间存放杂物,另一间空着,留着当仓库用。
四头小野猪长大不少,被安置在西厢房的西边。这边的院墙已经垒了起来。
院子太大只垒了一半,剩下的等搬了家慢慢垒。
姜月卧室的家具全部是新打的。一张一米五宽的床,一个90公分宽的高衣柜,两个四四方方的箱子,还有一套类似于现代的办公桌椅。
这些全部是姜月设计的,外表简简单单却很实用。柜子类似于现代的原木样式,里做了分隔,有挂衣区和叠放区,最上面还留了空格,是放棉被的地方;桌子带着这边流行的样式,配了两个抽屉。
其他的几间卧室里面的家具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房间里的不是木床而是土炕,这样冬天的时候可以烧炕取暖。等冬天最冷的几天,姜月可以去跟姜雪睡几天。
村里面盖房子,工人都是当村的村民,房子竣工后,主家请客。入乡随俗,干活的人被姜有善一一请了过来,其中当然少不了里正一家。蔡氏也请了几个相熟的妇人做菜。
一头半大的野猪已经被提前杀好,肉摆了几个盆子,瞧得村民口水直流。
“终于吃上你家的菜啦。”
“实在人啊,瞧这么多肉!”
“咱最羡慕的还是这四个能干的孩子,从啥也没有愣是把日子红红火火。”
“谁说不是呢。”
姜月眯着眼睛,瞧着院子里咕噜咕噜冒着蒸汽的大锅。为了这顿吃的,她可是在深山冒了三天呢。
灶台的两口锅不够用,临时在院子里又打了一口大铁锅,蔡氏和几个妇人忙里忙外,一头猪配着白菜粉条炖了满满一大锅。
这是过年才吃的杀猪菜,姜家的杀猪菜不同于他们过年才能吃到的,一大锅里全是肉,白菜和粉条是配角!
真香!
一大盆一大盆的杀猪菜端上桌,吵闹的院子安静下来,只剩下吸溜吸溜的吃肉声。
终于吃饱喝足,有人开始闲聊:“有善,你家的院墙还垒不?”
这么好吃的一顿菜,他还想吃哩。
“垒,剩下的半个院墙,我自己垒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