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官军主帅郎继宗,打了大胜仗之后稳步进军。
这次奉命前来围剿江右义军,郎继宗其实是不太愿意的。只因郎继宗的势力在北方,南方江左、江右一带是成山宰的势力。那么郎继宗围剿江右义军,岂不是消耗自家的兵力帮别人家安定势力范围?成山宰不用出力而得利,那当然是欢迎的,而且还格外卖力撺掇皇帝这么干。
郎继宗明知如此,而且内中藏着反心,看准无忧天子是个大废物,酒色皇帝,没有本事却妄自尊大,昏庸无比,正可图谋取而代之。但如今要造反仍然不是时机,多个实力军阀互相牵制,包括成山宰、郎继宗、臧天佐、项忠等。还有忠于朝廷的高鸿、李宕等,郎继宗觉得他们是愚忠之辈,不管皇帝多蠢多废都还秉持忠君的一套,真是死脑筋;但毕竟他们的实力不可小看。如果郎继宗悍然反叛的话,高鸿、李宕等一定会尊奉朝廷之令讨伐,成山宰、臧天佐等也会趁机围攻郎继宗,以便消灭对手壮大自己。
由于大军阀们互相牵制,有反心也不敢先反,表面上都还尊奉着皇帝,不好公然违背皇帝的命令。因此郎继宗唯有奉命出征。心想这次出征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自己所部虽然装备精良,却要留守京师而缺乏实战;这次皇帝为了得到美女而兴师动众,非要派自己出征不可,倒也可以借机锻炼所部将士,提升实战本领。
十五万大军出发之前,安国将军李宕上书谏劝皇帝,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李宕谏劝道,不要发那么多兵马,粮草难以供给。因为去年大欠收,新粮征收不多,旧粮又在连年征战之中持续消耗,已经快要消耗殆尽。原本天下最大的粮仓洛口仓,存粮只剩不到十分之一。如今之策,应该让军队分散屯田垦荒,积蓄粮草,不应该贸然集结大军,耗粮太多。如果实在想要剿灭江右义军,可以派少量精兵强将就好,只要策略得当,也可以做到。兵不在多,在于运用。
李宕不愧是安国将军,满心为了安定国家。
怎奈无忧天子杨匡自小只知玩乐,不知民间疾苦,哪里懂得安定国家之道?又怎能理解李宕所说的道理?只知道李宕是要阻挠自己发兵,皇威何在?无忧天子遂大怒,要把李宕罢官,叫他滚出朝廷。
由于李宕是实力大将,成山宰、臧天佐都想拉拢他,便劝皇帝息怒。李宕总算没有被惩罚。出兵还是按照皇帝的意思,大举出兵,说要十五万,就要十五万。哪管什么出兵太多耗粮太多呢!
无忧天子所听的戏文,戏文里的皇帝,一出兵动辄就是三五十万大军,甚至八十万的,那才威风不是?哪里知道现实之中出动大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无知无识却妄自尊大的无忧天子,为了彰显天威,不但非要郎继宗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还想让臧天佐也从西京长安出兵十万,跟郎继宗所部一起南下。
臧天佐可不想去。心里跟郎继宗一样通亮,都知道自己出兵来让成山宰得好处,划不来。臧天佐就向皇帝夸耀郎继宗的能耐,说郎继宗足以平定义军,何必自己合力?况且还有地方部队,江西道、南赣道、江汉道、湘东道等各道节度使手下,还有十几万人马可调遣呢。
成山宰是老狐狸了,心里盘算着其实并不用太多人马去打江右义军,对自己更有利。江右义军有数万之众,有可能会对郎继宗所部造成重大打击,让他们互相损伤,自己坐收渔利。如果让臧天佐也出兵,那么官军就占压倒优势,反而容易一下子歼灭义军,郎继宗就没什么折损了。因此成山宰想要让郎继宗多些折损,就也向皇帝夸耀郎继宗,说郎继宗前去足矣,老臣可以全家担保的!
郎继宗可不是小毛头了,小毛头给人一夸就高兴,哪里知道被夸未必好事?郎继宗可就深知臧天佐、成山宰夸耀自己,那是要坑陷自己呢!无非是想要让自己去与义军硬碰硬,轻则损折人马,重则阴沟里翻船,丧师亡命!郎继宗心里冷笑,接下了这桩差使。
不愧是郎继宗,没有去与义军硬碰硬,而是驻兵在南昌、吉州一带坐吃粮草,拖了好几个月都没有真正动兵,把成山宰势力范围内的粮仓持续消耗。这下子成山宰坐不住了,派侄孙成沫去与郎继宗商议——明话明说,大家都是明白人,你到底要怎么样!
郎继宗遂与成沫达成共识:先让地方部队出力,然后郎继宗自会帮成山宰平定江右义军。这样成山宰有好处,郎继宗也没坏处,双方都可接受。
于是属于成山宰附庸的南赣道节度使闰弘道率领地方部队先行进剿义军,江西道节度使赵占鳌也率部协力。
闰弘道、赵占鳌二人都有本领,颇能领军。尽管赵占鳌更多是凭着巴结皇帝发达,捕捉玉观音母女就是他提出来的,可是真本领毕竟还是有的。在闰弘道、赵占鳌两路兵马进剿之下,江右义军颇费工夫抵御,少不得也得耗兵耗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