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缺豆子(1 / 2)

江晚月也很无奈。

路都指出来了,但没有人愿意走这条路。

归根结底,就是怕承担风险。

她是小荆大队的副支书,为小荆大队兜底没啥问题。

但这么多大队,她可兜不起。

她淡声开口:“那各位聚集在这里,是想让我怎么帮?”

方支书立即道:“听说竹编厂要招三十个工人,之前只面向小荆大队招工,我们希望能面向所有大队。”

其他人纷纷点头。

江晚月明白了,居然就是为了这点事。

小荆大队招人差不多已经饱和了,招太多了也会影响农业生产,本来她就准备面向整个公社招人。

这不正好中了她的下怀,她十分爽快的点头:“那我就拿出百分之五十的名额面向其他大队,诸位有问题吗?”

没想到她居然这么好说话,众人连忙摇头,表示没问题。

事情解决了,江晚月和秦书记聊了一下村里的情况后,离开公社准备回去。

却看到丰收大队的冯支书站在门口一棵树下等着她。

“江副支书。”冯支书走过来,“耽误你一会时间,我就是想来问问,养鸭场养了鸭子,你们渔场真的会收吗?”

江晚月有些意外。

没想到率先迈出这一步的,居然是红旗公社最偏僻、最穷的丰收大队。

她笑着开口:“渔场现在主要进行食品加工,鸭子是最主要的原材料,在能预见到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渔场都会收。”

冯支书挠了挠头道:“虽然我们大队也养过鸭子,但只是零星的养,三五只这样,办养鸭场还真没有啥经验,能不能请江副支书指点一下?”

“指点谈不上。”江晚月道,“县里有个养鸭场,虽然规模不大,但积累了好几年的经验,冯支书要是真的有这方面的想法,可以去县里养鸭场找他们的高厂长,就说是我介绍的,高厂长应该会给我点薄面。”

县里那个养鸭场不死不活的,她一口气买走了所有的成鸭,还让县养鸭场扩大了规模,高厂长一直想请她吃个饭,她没时间自然是拒绝了。

她在高厂长那里应该是有几分面子的。

冯支书不停道谢。

竹编厂这次招的三十个人,有十五个名额是面向其他大队。

小荆大队其实还有很多村民没有成为工人,对此意见相当之大,但竹编厂并非村里集体产业,有意见他们也只能憋着。

这时,江晚月宣布渔场也要招人,因为马上就四月份了,等鱼塘里的鱼出栏后,三条流水线同时启动,到时候人手就有些不够了,这一次打算先招十人,再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

这十个人,是全部面向小荆大队,那些有意见的人瞬间消失了。

至此,竹编厂分厂的正式员工达到了七十人,渔场员工突破四十人。

与此同时,农校的杂交水稻项目研究团队来了,团队一共三个人,大队便将他们安排在知青点住着。

知青点是六几年盖的房子,这些年知青人数最多时有二十个,这些年大家慢慢找到门路回城,或者直接在小荆大队安家了,这边就还剩八个知青,好几间屋子都空着,正好给研究人员住。

研究人员从农校拉来了杂交水稻的种子。

种植杂交水稻,和种植原来的稻子,在流程和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首先是晒种和浸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村里人和往年一样过来干活挣工分,研究人员则在一边记录温度等各方面的数据……

“刘助理,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听一听,觉得行就试一下,觉得不行那就当我没说过。”江晚月走过来,开口道,“我们小荆大队共八个小组,小组还可以再细分为更小的组,为了让数据更加精确,我认为,可以按照人头划分田地,每三户或者五户负责划定范围内的田,具体数据由他们安排一个人来记录,再由刘助理归拢,刘助理每天只需要查看数据,一来,可以及时发现哪里有问题,及时跟进,二来,也才有精力进行更深的研究,不是么?”

现在大队实行的是集体制,所有人一起干活,一起劳动,年底一起分粮食。

这样的模式,会让很多人浑水摸鱼,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那慢慢的,大家就都变懒了。

得到好几年后,国家才会改变这种模式。

现在既然有机会,那不如提前一些,稍作改变,或许也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江副支书这个建议很不错。”刘助理在本子上记下来,顿了一下道,“我来了小荆大队后才知道,原来村民们愿意在文件上签字,是因为江副支书承诺会负责所有村民的口粮,这份魄力,令我佩服。”

“我这也是相信国家嘛,你们科研人员研究出来的东西,肯定差不到哪里去,根本就轮不到我来兜里。”江晚月笑着开口,“村里不比城里,有些不方便,刘助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和我或者大队长说,我们大队会尽全力支持杂交水稻项目。”

清明前后,当村里如火如荼开始插秧时,鱼塘最早投放的第一批鱼苗也长大了。

这批鱼吃的是米糠麦麸还有豆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