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里捉鸡,去地里扒菜。
姜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袋菜,一个大帅孙子在村民们的围观中鸡飞狗跳地上了车,让村民们十分快乐。
老爷子一会儿喊他凌凌,一会儿喊他斌斌,还喊他琪琪,姜凌只好一遍又一遍说自己是凌凌,你二儿子家大孙子!
想起上辈子爷爷去世的时候,他在花城也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过两年奶奶也去世了,他是彻底不回家了。
姜凌慢慢地开着车,不管老爷子记不记得清,就跟他唠小时候的事,他在外面的事。
“噢。”老爷子怔怔地望着前方,一会儿又说,“琪琪,你妈啥时候回来?”
姜凌笑着看他一眼,“你小女儿啊?她后天就来看你。”
初二回娘家,姑姑一家伯伯一家叔叔一家都要来。
老两口弄不了这么多人,孩子们大了也不爱去乡下玩,都爱在姜凌家,有大电视还有电脑。所以这几年,初二回娘家就是来姜凌家。
也因此,妈妈要初三才回娘家。
反正过年就是累!
不过小孩还好,只负责吃、玩、收红包。
忙活一天吃了年夜饭,几个兄弟约他去酒吧,姜凌说第二天要去爬华山,就别折腾了,早点休息。
结果初一起床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雪,只能取消。
惠利全年也就关门三天,初二来亲戚初三走亲戚,初一是全家最闲的一天。
也不做菜,就热热年夜饭吃。姜凌就在卧室玩电脑。
初二一大早,就开始忙活起来。妈妈装红包,吩咐姜凌到楼下接客。
最先来的是伯伯一家。
伯伯是在长安上了学分配到长安公家单位,现在是个小干部,伯母家是世代长安城的,也是机关干部,高傲一些,总怕穷亲戚去麻烦他们。
高考时都建议姜凌不要报长安的学校,生怕去麻烦他们。还好姜凌去了外省。
其实这么多年,亲戚各过各的,过年聚一下,都少上她家去,也没麻烦他们什么。
老人也是老二家在照顾,过年也是来老二家,她这个大儿媳实在是少了很多麻烦,所以还是能够坐一桌的。
姜凌叫了伯伯伯母堂弟,一家人齐齐一惊,“你是谁?”
“我是姜凌啊!”
“你怎么这么瘦了?”
“在春城吃不惯,饿瘦了。”姜凌就领着他们上楼。
三人不断地打量他,眼里都是不可思议,伯母又看看身边的儿子,都有点相形见绌了。
因为爸妈结婚最早,姜凌作为这个大家庭最先出生的孙辈,是正儿八经的大孙子。
伯伯家的堂弟比他小一岁,上高三,戴个厚厚的眼镜,分不清是高傲还是内向,反正跟他妈一样,坐那儿不说话。
伯伯问了一下他大学的情况,一个大专生想关心他的学习也无从关心,感觉伯伯挺尴尬的,姜凌自愿下楼去接客。
过了阵,三婶三叔带着一儿一女下车,他家也在莲勺。
堂弟堂妹都在上初中,看见楼口的大帅哥,惊讶了一下,转头问:“妈!这就是我哥吗?”
三婶说:“不是你哥是谁?”
堂弟堂妹跑过来,一边一个抱住姜凌的胳膊,堂妹兴高采烈,“啊!姜凌哥好帅!”
“不许叫我姜凌哥!”
“二娘,大哥不许我叫他姜凌哥。”进屋,堂妹就跟萧碧玉告状。
“那你就叫他大哥嘛!”三婶不耐烦地拍了她脑袋一下。
堂妹捂着脑袋,“妈!二娘!我要嫁给我大哥!肥水不流外人田!”
姜凌一把推开她,一群大人敲她脑袋。
三叔一家一到,略显严肃的客厅顿时热闹起来。
三婶是四川的,三叔跑车的时候拐来的。那时奶奶在家也给他相好了一个。
三叔只要媳妇,无所谓是哪个,都要和相亲的结婚了,三婶跑家里来,从奶奶家厨房拖出一把菜刀递给奶奶就往自己肚子上扎,“来来来,把你家孙子拿出去,往后我就不来你家了。”
当时成了全村的笑话,还是妈妈居中调和,让三婶进了家门。
三婶虽然是外省的,父母离得远,但她咋咋呼呼,跟奶奶吵架当吃饭,一天都要来三顿。四川话骂起人来,奶奶只能甘拜下风,后来她又学了秦川话骂人。总之没人耐得过她!
所以奶奶和三婶不太对付。
但这么多年了,孩子都生了两个,又有妈妈在中间调和,婆媳俩一起坐下来吃顿饭是没问题的。只不过因为不喜欢三婶,奶奶不爱上她家,也偏向大孙子一些。
其实妯娌俩也经常吵吵闹闹,不过当初萧碧玉力排众议退了那门亲事,做主让她进了家门,所以三婶对二嫂还敬让两分,吵架的时候,起码要说声:二姐你听我说,然后才开始锤子铲铲一顿乱轰。
街坊邻居一看妯娌俩吵架,都要搬板凳抓瓜子坐旁边看,看她们吵完一起打麻将。
孙辈之间倒是没那么多说的,因为二娘会做人,总是给他们吃的玩的,都喜欢来二娘家玩,也就没感觉到爷爷奶奶有多偏心了。
尤其是堂妹听说了她妈要扎死她,全靠二娘刀下留人,虽然咋咋呼呼的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