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港岛话事人> 第65章 为昌哥做好保障工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为昌哥做好保障工作(1 / 2)

学位证被放在了桌上,李清源看都没看。

叶盼盼走进来拿起后打量打量,又瞧瞧李清源,极为诧异道:“怎么不像你啊……”

“哪里不像了?”

学位证上的照片拍摄于五个月前,对于已经成年的人来说,如果不遭逢大变,几个月的时间很难出现太多外貌上的变化。

照片里的李清源,站在郁郁葱葱的校园,背后是高耸的树木和古老的红砖建筑,眼神清澈阳光。

而此时的他,坐在老板椅上,半遮的窗帘穿进的光线也是幽暗的,洒在他的面庞,让他整個人多了一种难明的阴郁气质。

叶盼盼看了半晌,明明外貌一模一样,但照片里的人,偏偏给她一种完全陌生的感觉。

“说不出来……”

李清源淡淡一笑:“说不出来就对了。走了,先去交易所,之后去鸡场。”

-----------------

香江人目前有接近五百万人口,做个简单的预设。

假如每人每天会吃掉一颗鸡蛋,一斤鸡蛋大概在6-8颗浮动,取个大概估值,也就是说香江人一天会消耗掉350吨。

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香江还有蛋加工,加工后甚至会参与出口贸易,对鸡蛋的消耗只会更多。

根据李清源的调查,整个香江有57家养鸡场,最大规模日产不超过三吨,最小只有二百斤。

把57家所有产量都算上,每天也不足90吨,其余的鸡蛋来自于哪里?

答案是内地!

其实不光是鸡蛋,由于香江地窄人稠,根本无法发展农业和畜牧,物资超级紧缺。

“月光光,照香江,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去,阿妈上佛堂,唔知几时没水荒……”

除了生活物资,香江人其实连饮水都得不到保障。

在水荒最严重的1963年,港英政府规定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4小时,找水挑水成为市民的头等大事,小孩子也加入挑水行列,在山沟、岩缝中挖井取水。

为了解决同胞生存,当年以广东为首,超过18个省前往支援建设。

在极度缺少机械的情况下,以一种“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气魄,硬是靠着几万人力,兴建了83公里的供水工程。

东江水翻山越岭,一路欢歌,奔腾入港……

而物资方面,自1962年开通“三趟快车”,在内地人民还挣扎在温饱线时,却向香江全面敞开供应。

香江与内地两岸情深,回乡热时,那个时候香江人辛苦打工赚钱,在自己尚连住处都没解决的时候,也要买来各种工业品送给内地乡亲……

内地没有抛弃同胞,港人亦无忘旧恩,是什么把亲密的彼此逐渐隔离了呢?

以上,是李清源非要选择报业为立足点的原因。

所以他立足刚稳,第一个要操作的项目,是鸡蛋……

先和叶盼盼到了期货交易所,找到了一个叫周常的人。

周常是从股票交易所调过来的,不是什么领导,只是个普通交易员,曹明志说他很有人脉,是个百事通,有什么事情找他准没错。

和他见面后,寒暄了一阵,李清源询问道:“周生,鸡蛋能不能做套期保值?”

周常愣了愣,答道:“当然能啊,交易所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李清源对此反而比较无语,因为后世的许多期货交易,已经脱离了套期保值的初衷,沦为投机多空博弈的战场。

所谓套期保值,就是由于担心商品价格浮动大,所以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以固定价格去进行交易。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一旦价格波动太大,双方很容易出现违约行为。

假如李清源和某个鸡场主,约定双方以1块港币每斤,一个月后交割10吨鸡蛋。

可在这个过程中,若鸡蛋批发价格涨到了3块,那么鸡场主肯定宁可违约也不会交割,因为交割的收益,要远远大于违约的损失。

相反批发价格大跌,李清源也可能出现违约抵赖。

为了确保交割不受市场波动或投机影响,期货交易所就承担了担保的角色。

他们会约定买卖双方同时在交易所抵押保证金,来确保完成这笔交易。

而期货的杠杆是怎么来的?

就是通常保证金的数额,是合约价格的10%以下,一旦价格出现波动,买卖双方就要补充保证金,由此产生了杠杆,10%也就是十倍杠杆。

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很难一言尽述。

不过李清源只要知道,交易所能提供担保就可以了。

接下来,他只需要说服鸡场主参与进来。

辞别了周常,带着叶盼盼开车前往荃湾的仓库。

路上各种嘱托叶盼盼,她脸上明显有些不自信。

“源仔,我能说服那些人吗?”

李清源笑道:“别担心,鸡蛋价格一直在跌,今天不过去露出个意向,等鸡蛋价格再跌,他们会主动找你的。”

叶盼盼疑惑道:“还能再跌?现在零售都跌破两块了,我老豆昨天还说要多买点,怕以后涨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