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火炮(1 / 2)

步兵队编制有一个火铳哨,以三眼铳、单眼铳为装备。单眼铳射速慢,精度差,明末时已不被明军重视。永安军扩军太快,武器紧缺,为弥补三眼铳的不足,仍装备了少量单眼铳。

尽管三眼铳、单眼铳的靶子设置得更近,士兵考试的成绩仍然差于火枪哨,与弓兵半斤八两。

丹初未置可否,脑海中已是思绪万千。三眼铳、单眼铳除了造价便宜,可靠耐用,还有一个优点,为火绳枪所不及。

临战时,使用三眼铳、单眼铳的士兵可以结成更为密集的队形,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火力。相比之下,火绳枪的火绳一直在燃烧,若队形太密集,火绳很容易引燃隔壁士兵的火药,造成误伤。

装备火绳枪的火枪手,不能结成密集的阵型,也就不能形成密集的火力。临战之时,火枪手横向疏散,左右至少留下一人的距离,以方便前后交换位置;纵向一般至少保持三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火力密度。

这一点,东西方出奇的一致。这也决定了,装备火绳枪的火枪手,必须倚仗长矛兵的保护。

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阵型战术取决于装备,日后名字天下的线列射击战术,必须等到燧发枪、套筒式刺刀成熟之后,才能大放异彩。

以装备火绳枪的火枪兵,对付装备大梢弓的满洲八旗兵,悬!

所幸的是,满洲八旗不耐暑热,不会轻易涉足岭南。按照满洲贵族的逻辑,根据历史来推演,清廷会继续驱使汉军四王一公对阵南明。

平西王吴三桂,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这四个大汉奸,孔有德有勇无谋,耿仲明向无主见,尚可喜实力偏弱,沈志祥庸碌多病。唯有吴三桂有些韬略,兵马较强,但他顿兵四川,剑指云贵,不会进入岭南。

掐指一算,至少还有三、四年时间,李定国才会挥师岭南。到那时,满洲八旗才会进入岭南作战。

对于丹初来说,利用三、四年时间徐图壮大,改良燧发枪,装备燧发枪,练成线列射击战术,当有把握。

步兵营营部还下辖一个炮哨,装备了三门子母炮、三门虎蹲炮、两门威远炮,都是轻型火炮。

子母炮由佛朗机炮改进而来,一母炮配五子炮,射速快,重量更轻,母炮加一枚子炮约重约六十斤。母炮与子炮之间必然存在游隙,导致气密性差。

因此,子母炮通常用来发射小铅子,一炮可发射出六七十枚铅子,专门对付敌军密集队形。

虎蹲炮同样发射铅子,一次可发射一百枚铅子,威力大于子母炮,重不到五十斤,但射速不如子母炮。

威远炮重一百六十斤,需用两炮车承载,可发射实心弹,亦可以发射铅子,亦可同时施放。同时施放时,装火药八两,装大铅子一枚三斤六两,小铅子一百枚,每枚重六钱。

营炮哨的轻型火炮,主要用来近战杀敌,弥补火绳枪火力的不足。

丹初对火炮机动性极为重视,力求轻便易携,并不盲目贪求威力。

标营设有一个炮队,同样以轻型火炮为主,除了子母炮、虎蹲炮、威远炮外,另装备有冲天炮和轻型红夷炮。

冲天炮可发射开花弹,杀伤力最大。红夷大炮在明末时名噪天下,威力最大。

明军火器普及率高,兵书传播也广。《武备志》、《天工开物》、《神器图说》等兵书都详细记录了各种火炮、火枪的制作方法,在明末传播很广。

丹初也尽可能地搜集、购置各式火器,招募工匠,采购铁器,加紧制作火器。但军中的火绳枪、冲天炮、红夷炮等火器依旧短缺,炮队只有两门冲天炮、两门轻型红夷炮。

这四门冲天炮、红夷炮,重量近四百斤,需用四轮炮车承载,每门炮配炮长一人,炮手、装填手、瞄准手、弹药手等九人。

丹初对冲天炮最为重视,最感兴趣,一到炮队,先去看冲天炮。费雷拉为炮队队长,为丹初现场展示了冲天炮的施放过程。

冲天炮身管短粗,其实就是臼炮,膛压较小,可以发射开花弹。明朝的黑火药制作技术冠绝全球,开花弹技术也领先于同时期的欧洲。

冲天炮杀伤力很大,对于敌军密集队形非常有效,受到明清军队的重视,多由铜铸,造价昂贵。

一伍炮手开始演放冲天炮。伍长先目测距离,大约为两百步,叫道:“两百步,急射两发。”

炮手使用木棒包裹湿抹布,擦拭炮膛,防止炮膛内仍有火药燃烧。另一名炮手则使用木棒包裹干抹布,继续擦拭炮膛,防止膛内残存水分。

紧接着,炮手往炮膛里填火药。火药都用布袋装好,根据两百步的射程,需要装填两包火药。另一名炮手紧随其后,用搠杆捣实药包。

伍副指挥炮手调整炮身左右方向,又使用铳规,调节炮口俯仰角。

装弹手取过一枚开花弹,用烧红的铁钎引燃开花弹上木信管中的火绳,尔后将其塞入炮膛,用搠杆顶入炮膛,与火药包贴紧。

必须尽快开炮,一来防止火绳引信熄灭,二来防止炸膛。

炮手把烧红的铁钎插入炮管尾部的火门,引燃炮膛内的药包。只听“咚”的一声巨响,现场冒出一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