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 第1018章 走遍全城 又是一夜回老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8章 走遍全城 又是一夜回老家(1 / 2)

我们开着车围着云龙湖转了一圈,然后顺着金山路一路往东,直接就到了我的母校—中国矿业大学,我们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也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

从西大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提写的几个大字,“中国矿业大学“,熠熠生辉,我一直对这几个字不解的是,这“国”(国)字和“学”(学)字用的是繁体字,而“矿”(矿)和“业”(业)两个字为什么不用呢,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更为浑然一体啊?呵呵呵,书写者的想法,咱作为局外人还真是有些搞不大明白的。

学校早已经放寒假了,所以门口已没有了平日里熙熙攘攘的景象,只是偶尔有几个行色匆匆的学生走过,大门旁边的几棵老法桐上不时的飘落下来几片黄叶,让人觉得颇有些寂寥和萧瑟。

时隔五年之后再次回到母校,我的脸上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青涩,沧桑不只刻在笑容上,连大学时所独有的那一份阳光烂漫也一同染上了社会百态的色彩。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油然而生,走在校园小路上,我的思绪像幻灯片一样,一幕一幕的在脑中播放,大学时期的我一度是多么的自卑啊,可是我一度又是多么的自豪啊......

人啊,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是会忘掉大部分经历的,然而,总有一些事,一些人会让你永生难忘,记忆深刻。我清晰的记得,在我大一刚进学生会时候,就像后来到了深圳找工作一样,需要经历一对多的面试,那时候咱哪里经历过这种场合啊,可是,当时我把进入学生会作为一个能改变我性格,提升我为人处世能力的门槛,我很希望自己能顺利的迈过去,毕竟在以前的岁月里,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当然了,最后咱既没有考上清华,也没有考上北大,惭愧啊。

其实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想到,自己当初居然能表现得如此洒脱,以至于我当时一点都感觉不出来。也许就是因为这份突然的自信,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也为我后面大放异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自从那次面试之后,冥冥之中我似乎得到了一个启示:除了你自己,谁也救不了你,谁也改变不了你。

毕业后的这五年里,我更是通过自己不断的成长和拼搏经历察觉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看似微风细雨,看似与社会脱节,可很多东西只要你能有效的有机的和社会结合到一起去,那都将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作用的。可以说,那一段学生会的经历对我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历和能力,更是一截锤炼了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缓冲期。

事实上,我很早就发现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极个别凤毛麟角的天纵英才之外,其实大部分人都大差不差,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我呢,自不敢认能忝居天才之列,那就只能是属于这大部分人的队伍了。可是,就在这大部分人里,也会有三六九等的区分,也会有令人羡慕的佼佼者,我一直信奉努力和奋斗是能够从大部分人之列脱颖而出的必要工具。

为此,在大学四年中我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当然了,现在看来,我当初做的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够重来,那我将加倍的努力。坦白的讲,大学时期,犹如婴儿般从书本上不知疲倦的汲取营养,从而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一直到现在都在指导着我的人生:

第一,就是你千万不要太在意别人看你的眼光,实际上,在你优秀之前,也并没多少人在乎你的,真的,所以呢,你想做什么,只要定了前面的方向,那就尽管努力往前奔跑就是了。而且,务必要记住一点,你的内心一定要够强大,即使一开始你很弱小,那也要经过不断的去做事,去经事,去找事来壮大自己,只有各种各样的事见多了,做多了,那你自然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了。

第二,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拖延,你要明白这时间它只会“嗖嗖搜”地向前流逝,哪怕你仅仅在想你上一秒钟浪费了什么的同时,这一秒钟就又已经从你眼前溜掉了。这也就是说,你其实一直在变老,想想看,MyGod,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可怕的事啊,想到这里,你还会得拖延症吗?还敢得拖延症吗?如果你心中能够一直拥有这样的紧迫感,那你必然就会“风劲帆方疾,风回棹却迟。较量人世事,不校一毫厘”......

出了大学校园,顺着大路一直往北,没有多远就到了淮海战役纪念塔,顾名思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就是为了纪念1948-1949年的淮海战役而建的,我的父亲就是在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呱呱坠地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高38.15米,面东朝阳,依山而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其中“淮”字最大,高2.1米,“士”字最小,高1.73米,九个字平均高度为1.88米。

这里也是彭城周围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不光本地的,就是周围的市县也都经常在清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