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赵云从句容一路推到吴县,中间各处几乎都没有受到抵抗。
留在沿途各县守城的江东军,不是农民兵就是新拉的丁壮,根本没有精锐部队。
孙家也没指望在这些无险可守的太湖平原上一个个城池守过来,那样只会分散兵力,被敌人各个击破。
所以随着秣陵陷落,太湖平原北部几乎是传檄而定,跑马圈地非常快。
但是到了吴县之后,抵抗还是稍稍出现了。
朱治作为孙家最元老级别的重臣、吴郡太守,统治吴郡这几年里,又帮着孙策做了很多血腥压服吴郡地方势力的脏活儿。
他知道自己就算投降,也有可能被清算——主要是到时候吴郡各大家族肯定会迎接刘备,大家都投了刘,万一有人怂恿刘备清算,又该如何?刘备会拿他平民愤吗?
朱治对这個问题完全没有把握,倒也想过退求其次的选项——弃城逃跑,然后出海躲避。
但眼下这节骨眼比较暧昧,听说北方曹操扛住了袁绍的攻势,但又没个准信传来,明确到底是曹胜还是袁胜。朱治也就不知道出海到底该不该投曹操,还是去别处做野人。
加上朱治不像周瑜,孙策没有把此前江阴水战缴获的新式海船战船分拨给他。一来二去,就耽误了朱治的决断,关羽和赵云已经顺利抵达吴县城西,开始准备攻城营地。
关羽和赵云也没有把吴县四面合围,显然还是给朱治留出了逃命的机会,以瓦解守军士气,防止守军狗急跳墙。
或者说,关羽这是笃定了吴县县城并不直接靠海,出城后还要往东到华亭镇才有海港。所以就算朱治突围,关羽也有信心在朱治出海前将其截杀。
吴县还算坚固,毕竟是春秋时吴国故都,也有数千精兵镇守,关羽需要重新打造攻城器械、破坏外围壕沟,半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还是必须的。
否则要是没办法破坏护城河,就算有人献门接应也不靠谱——万一吊桥被破坏,献了门你也进不去。
所以这点时间,关羽还是等得起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就在准备吴县围城期间,关羽让赵云一边分兵折向南方,收取太湖沿岸其他方向的诸县,一边打探各方军情虚实。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重要的军情,从后方镇守秣陵的诸葛瑾处送来。
……
自从秣陵被夺取、张昭投降、孙策主力被歼灭大半后,诸葛瑾就没有再参与关羽赵云的后续追击战,而是第一时间进入秣陵,安民恢复秩序,把精力投入到后方的内政治理工作中去。
诸葛瑾很清楚,孙家已经完了,后续是跑马圈地的垃圾时间,没有悬念。他本人还是文官属性更重一些,治理好地方比亲自参与圈地更重要,他也不需要这些锦上添花的军功。
如今诸葛瑾进入秣陵城已有二十余日,此前被孙策放逐出来的丹阳郡百姓,也重新被安置了回去,能明确确权的基本房产和维生的田地,也都登记发还给了百姓。
但是一些富户的不动产,主要是巨量的超额田地,诸葛瑾自然也要审查一下,确保产权没问题,并且没有跟孙家勾结对抗朝廷的罪行,才会重新确权——
这也算是谨慎行事,当地富户也无话可说,同时也是顺便梳理一下地方豪强土地兼并的问题,手段还算温和。而且对于因为战乱流离无法确权的“无主之地”,诸葛瑾也没全部吞为官有,他也发还了一部分给无地流民,算是一拉一打,稳住了人心。
这些缓解土地兼并矛盾的日常政务,倒也不需仔细赘述。
且把话题拉回诸葛瑾报给关羽的这条紧急军情上来:
“曹操已于腊月初九,在官渡击败袁绍,冀州将领张郃、高览阵前倒戈降曹。”
关羽得到这个消息时,也是大为震惊,同时下令继续严密封锁,不能让孙策一方的将领知道这个情况。
随后,关羽又仔细看了一下诸葛瑾跟他通报的几个细节情况。
这一世的官渡之战结果,跟历史同期稍微有点出入。一方面许攸投曹的时机发生了变化,所以曹操最终没能去乌巢烧粮——
历史上乌巢本就不是袁军的长期屯粮点,只是一个淳于琼运粮途中的临时过夜扎营地,所以营地防卫才那么差,几乎没有营垒工事。许攸的叛变,等于是把袁绍的运粮行程直接泄露给了曹操,让曹操能抓住途中的一个薄弱点。
但无论如何,曹操总会善用许攸带去的情报,无非具体手段更加随机应变一些。
最终,许攸的临阵泄密,对于曹操的翻盘,至少能占三成的诱因。而许攸变节带来的袁军恐慌、包括对士气的打击、猜疑链连锁反应,也能占到三成。
最后的四成责任,要怪到张郃、高览的变节。
说到底,袁绍这一世不是输在军粮被烧,也不是输在什么优柔寡断、“每次都选了错误选项”。主要是他内部内讧太严重,河北派和外来派人才势成水火。
曹操倒是能“兼听则明”,但前提是他麾下的人才没内讧啊!荀攸荀彧本就是一家子,其他说得上话的顶层文官人才也大多是荀彧拉来的颍川集团,或者干脆是没根基的寒门唯才是举客,只有一个新来的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