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没有外人,刘备直接让他参与高层的军机讨论,也是一种表现信任的方式,好让张辽尽快觉得自己没被当成外人。
只听刘备当着张辽的面,毫不避忌地问一个二十出头的潇洒文士:“子瑜,伱觉得张杨欲投袁绍、而杨丑杀张杨反投曹操一事,可会立刻导致袁曹反目么?如若反目,袁绍在大义名分上,会不会吃亏?”
张辽听了刘备称呼,才知道那个年轻潇洒的文士便是大名鼎鼎的诸葛瑾了,他原先从没见过对方。
“没想到帮刘备绝处逢生的大贤,竟是如此年轻之人?真是叹为观止,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吧?”张辽忍不住暗暗咋舌。
而坐在刘备侧面的诸葛瑾,淡定地摇着折扇,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正在组织语言琢磨着怎么回答才好。
诸葛瑾内心,当然是完全清楚杨丑杀张杨这一系列连环案,后来有多深远的影响——这可是袁曹反目的直接导火索,也是后来官渡之战的远因。
当然现在,这一切似乎跟他所知的历史书有点小出入——历史上,吕布死后三个月,张杨想投袁绍,被部将杨丑杀了,然后杨丑投曹操。但杨丑也没成功投到曹操那,半路上又被自己的部将眭固杀了,眭固打出的旗号是“为张杨报仇,诛杀乱贼杨丑”,然后眭固又去投袁绍了。
所以原本的历史上,河内之变的反复横跳中,袁绍是占了点小便宜的,满足了袁绍“见小利而忘命”的虚荣,也让官渡之战拖后了一段时间才爆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衣带诏事发之前,袁绍没有借口全面对朝廷开战
现在杨丑杀张杨倒是发生了,但眭固杀杨丑还没发生。诸葛瑾也不知道这是因为蝴蝶效应,触发条件还不充分,还是仅仅因为时间太紧,还没来得及发生。
他觉得这一切暂时不能下结论,需要再观察个把月,看看后续各方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