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95章 君侯可曾听闻,匹夫一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5章 君侯可曾听闻,匹夫一怒!(1 / 3)

第195章 君侯可曾听闻,匹夫一怒!

“我以前看一卷春秋小说……不是,春秋典故的时候,曾看过一个故事,名为伤仲永。”

“说,有个孩子名叫仲永,自小聪慧,家中世代农耕,未尝有先学者,至五岁时,仲永忽而啼哭求书,他的他的父亲异之,借书与观,谁知道一看就会,甚至能写,所写诗歌和成年儒者不相伯仲。”

“因此,被乡里广为流传,这孩子甚至可以用诗歌来养其父母……”

刘先一听兴趣更浓了,这不就是我家不疑吗?

少年异才,为乡里多人所慕,于是十里八乡的贤士均慕名而来,想要辨别传说之真伪,于是自己也因此更得交友广泛,一年来夸赞不少。

此次来许都,一来是带侄儿不疑出门见见世面,二来也是想着许都贤才家族很多,若是能将名声传到这里,以后又不失为一条出路。

毕竟,自小若是能有声名,对以后入学、出仕定然也有好处。

于是,他笑眯眯的认真听张韩说接下来的故事。

张韩顿了顿道:“其父自豪于此,每每有人来访,便让仲永出去相见,而后赋诗取乐,博得满堂喝彩,周围邻居都夸赞其才。”

“如此,数年后,仲永长大成人,其所写诗文篇赋,依旧还能成文,却不能与同侪相提并论,只是平庸之作。”

刘先听到这眉头紧皱,感觉不对劲了,这故事好像在讽刺我,不确定,再听听。

“又过数年,此子耕地农作,已不再沾染诗书学说,泯然众人矣,最终也只成一个庄稼汉而已,先生,这个故事你可曾听过?”

“未曾……”刘先木然的摇头,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是你现编的,但是我又没有证据。

他狐疑的看向张韩,不知不觉额头已有汗珠流下,道:“不知君侯说起这故事,是何意……”

“嗯……只是随口一说,你不必太过在意,”张韩轻笑着,看向左右问道:“诸位可知晓,这孩子为什么会泯然众人。”

这故事不光是刘先,连在陪同位置上跽坐的贾诩也若有所思,轻抚胡须以思考张韩说这故事的含义所在。

听到问话之后,双眼一亮笑道:“因为其父只知带子以讨封赏,没有令其学,如此只当作讨乐得赞的把戏,未能善用其天资也,数年后,不得一流学问教导,自然才能退与常人无二。”

“哈哈哈……”刘先大笑抚须,脸颊左右缓摇,道:“君侯乃是以此理,告诫我不可因此而废学,埋没了不疑之天资。”

“君侯有心了,在下心中谨记……”刘先拱手鞠躬下去,颇有礼节,不过心中却不以为然。

不疑和那故事中的仲永不同,这孩子早已明事理,知晓勤学方为上,不会过于贪玩。

是以张韩所说的这个故事,或许并不会发生在不疑的身上。

张韩微微一笑,摇头道:“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归根究底我不是想说这个。”

刘先和贾诩都看了过来,不理解张韩何意。

他接着道:“他之所以会泯然众人,其实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好爹。”

“我麾下以前也有一个少年天才,先生恐怕也听说过,杨修,杨德祖。”

“人家少时就有盛名,也是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几岁就能品评天下人物的天资,他爹吹了这么多年,怎么不见杨修泯然众人?”

“就是因为仲永,没有一位三公父亲!”

“这……”刘先呆愣当场,他一时心中迷茫,只觉得这话居然还听有道理,他竟不知如何反驳。

绝了,泯然众人的原因不是不好学,不是不笃行,是没有好爹……这又是什么歪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反驳。

君侯这思想,和常人多有不同,颇为奇妙。

“在荆州,其实也有先达名师教导。”

“那不一样,”张韩摆了摆手,“这些名师能教会他识文断字、经略史书,但是却给不了他未来,这么好的苗子,只学这些,日后也就是个文学掾,或者儒生学者了,哪里还有报效家国的机会。”

“若是按部就班的学,多少年方才能有所成,又多少年才能入仕?光是传扬其声名,拜入名师门下,得举孝廉,都需要十年,再宦游数年,带到二三十年岁,方才能有一席之地。”

“这还是,伱帮他打点上下,人脉梳理的结果,若是期间哪一节没做好,譬如被某个太守的儿子抢了位置,或者师长更青睐于左将军的儿子,又或者,别人更愿意和某位食邑千户的君侯之子结交。”

“那,这路可就远了,而且这都还是在盛世时的状况,现在可是乱世……”

张韩言尽于此,留下了很多遐想给他,刘先陷入深思。

过了不久,他说道:“君侯此言,未免有些虚无了,不疑在荆州长大,自有师长青睐教导,如何会泯然众人呢?”

“天才者,奇异也,同侪之中也是林中秀木,岂能不遭风摧之?”张韩对答如流,“荆州本是蒯、黄、蔡、马等族共营之地,多年来盘根错节,刘景升以皇亲之身入荆州,能得到诸多家族支持,已是乱世无奈之局。”

“难道,你认为荆州还能长时间保持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