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乔泽物理学奖获得者……
如果放到一年前,汉姆·泰勒敢跟他说这种没出息的话,他大概会先觉得想笑,然后狠狠的把这孩子教育一番。
但现在,克瑞蒂尔·马蒂奇只觉得索然无味。
看吧,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想要颠覆这个世界原本存续的科学体系,甚至连曾经让人仰望的奖项都不在乎了。想到五年前他接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电话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就觉得很没意思。
甚至隐隐有些后悔专门跑来这趟。
算了,先等等看吧!
……
此时感觉到这个世界已经不太正常的肯定不止是克瑞蒂尔·马蒂奇。
事实上大概所有接触到这项成果的物理学家们,大都脑子处于宕机状态。自从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从此现代物理学就是依照这个概念建立的。
包括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观察到的光速恒定性,都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并由此推导出了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已经被大量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并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不是没人想推翻爱因斯坦的这些结论。
事实上从20世纪初到如今这一百多年里,跟爱因斯坦持相反意见的人多了去了。除去对量子物理的解释,留下了那句“上帝不掷骰子”外,他提出的相对论几乎无懈可击。
尤其是在解释和预测大量物理现象方面,它表现出了极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哪怕是月薪三千都离不开相对论的支持。
比如大家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导航系统,不管是gps又或者北斗系统,其实都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而且还了包括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和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红移。
只有这样才能精确的计算位置数据,为所有人提供服务。
一次性飞行器以极高速度在极短时间内蹿行几千上万公里,落地误差还要以米来计算,这都是需要理论基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相对论的功劳,这也是爱因斯坦会被供奉在神坛的原因。
现在突然有人提出了也许光速并不是恒定的,时空膨胀理论只是因为光速变化产生的一种错觉,要说思路不凌乱绝对是假的。
光年这种最基本的距离单位都变成了笑话。
毕竟这一代但凡在学界有成就的物理学家,都是学习相对论长大的。事实也证明了,试图证伪相对论的大都属于二把刀。甚至根本没掌握最基础的物理理论跟实践方法,更不具备最基础的学术素养。
所以包括西林学社内接到验证任务的诸多物理学家,其实思考的方向跟克瑞蒂尔·马蒂奇并不一样,大家都是冲着希望能通过实验室证否去的。
虽然q理论也预言了一些物理现象,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但相对于相对论这种现代物理学根基体系来说,明显还薄弱了些。宇宙模型预估错误,有许多可能的解释。
也许只是某个参数预设错误,导致对于宇宙年龄的估算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大爆炸的时间需要往前推很大一截,也可能是一些理论上不该存在的星系,出现在天文望远镜中的原因。
总之可能性很多,光速在持续降低大概是其中最离谱的一种解释。
即便这并不会全盘推翻相对论,而是需要对相对论做整体性修改,但这依然很难让人接受。
所以任务很快就被全给接了,还真不是大家都急于去拿下一个诺贝尔奖或者乔泽物理学奖,而是想要证明光速依然是不变的。q理论也许大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小错误。
这其实都是正常的。
从量子力学诞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理论被提出,再到各种验证,都是差不多的过程。无非是学术大佬们跟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一样,不会极为那么轻易的就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性。
算盘也是很精致的。
如果真的证明了光速是可变的,毫无疑问,这必然是诺奖级的成果。甚至诺奖只是个起点,首先拿出证据的人,将能名垂千古。在现代的学术环境下,大概率能各种科学奖项拿到手软。
不只是国际上的物理学家如此,华夏国内的许多物理学家,同样是如此考虑的。
通过韦伯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系的消息虽然还没公开,但对于西林学社来说既然不是秘密,对于华夏学术界来说自然也不是什么秘密。
华夏这边搞物理的加入西林学社可没国际学者那么多顾虑,所以加入者更多。而且对于华夏国内的学者来说,人工智能管理科研项目的好处他们早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内在驱动力自然更大。
对于处于风暴中心的西林数研所来说……
不,现在已经不是西林数学所了,在多出了三位院士之后,已经正式更名为西林高等研究院。
大楼的位置没变,只是名称上的变化,另外单位行政级别上往上调了一级。
乔泽对此无感,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尤其是有了正式编制的人来说这无疑又是个好消息。
除此之外,研究院内部分为了数研所跟物理研究所。物理所这边自然主要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