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仓惶辞庙日,垂泪对宫娥。
这句日后亡国之君李后主的小词,恰恰道尽了此时刘协的心态。
只是如今他垂泪的对象并不是什么宫娥,而是刚刚从凉州一路奔来的牛辅。
今日天光未明。
日夜奔行好不容易赶到细柳一带的牛辅,正准备找个河洗漱一下,整顿仪容入京面圣。
忽然,从东面道上,就听得哭天抢地的声音,道边都是一些牛车,满满当当挤着,向着西面而去。
牛辅大惊,看这些逃亡的,有溃兵、有士民,还有穿戴宫里服色的宦官和宫娥,人人都拼了命的往西边跑。
很快,牛辅就从这些人口中知道长安发生的大乱了。
董璜反了,陛下跑了,长安乱了。
这消息惊得牛辅脑子嗡嗡的,他第一个念头就是:
“丞相如何了?”
其实他心中已然是有答案的,那就是自家的老岳父怕是完蛋了,不然董璜这个狼崽子是不可能弄得这么大风波的。
就这么想的时候,他和几个心腹驻马开始商量后面应对。
那就是现在长安乱成这样,咱们还要不要继续向东呢?如果不向,是驻兵在这细柳观望,还是即刻回凉州?
几个心腹都有各自的说法,有认为可以冒险留在细柳的,因为细柳作为关西重要兵站,是有永备工事的,在这里可以得到落脚。
而另外一些则认为现在情况不明,最稳妥的就是即刻回凉州,将兵力都集中在一起。
他们的看法是,不论最后赢家是不是董璜,这关中肯定是要大乱一阵的。
但无论他们是留是走,这些人都没想过继续向前进长安。
开玩笑,他们现在才多少人?出发时一千骑兵,路上还跑散了小百骑,就这点兵力去探长安?
想死也不是这么死的。
牛辅听了这些人的想法后,心里也犹豫,于是就决定按照老办法。
什么老办法呢?就是卜卦。
作为信奉巫鬼卜卦这一套最虔诚的典型,牛辅随身总是带着两块卜板,他在心中默念:
“两正、两反,咱就留在细柳,不然咱还是回凉州去。”
想着,牛辅在心中默默念着咒,随手就将两块卜板抛了出去。
这两块通体被打磨得圆润的卜板,在地上翻滚着,打了几个圈才不甘心的停了下来。
而牛辅及众将们一看,正是一正一反。
得,老天让咱回凉州,那得听啊。
想着这,牛辅嘴里刚要下令撤兵,忽然就听得外面哨探飞奔回来,脸上既带着惊吓,又带着难以忍住的惊喜,大声道:
“将军,前头遇到陛下了!”
于是,牛辅的嘴巴就这样张着,接着就爆发出冲天大笑。
咱,老牛啊,果然运道来了。
……
当肱骨之臣赵温摔死在自己面前时,刘协是绝望的。
但生活却还要继续。
而且赵温的死也不是没有价值的,至少告诉刘协这黄布啊,还是要再缠几层才结实。
彼时,凉州兵已经入了宫了,刘协虽然不知道那些留在前殿的公卿们会是什么结局,但还是明白自己这边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之后,几个稍微年轻的公卿咬牙先顺了下去,直到皇帝本人看了三个大臣都平安落地后,才开始急不可耐的下了高台。
等落了地,大臣们和羽林郎赶忙护着皇帝向西门奔去。
驻守在西门的是个小校尉,手里估摸着有二三百的兵丁,在城头上见到皇帝和一干大臣们来了,赶忙迎了过去。
因为这次是大朝,这些个公卿都穿着朝服,太惹眼了。
现在有城门的吏士接应,这些公卿忙扯掉身上的袍服,换上了兵丁身上的紧衣大袴。
皇帝本人也又重新打扮了一下,将脚下的靴子换成了草鞋,然后才让校尉备车。
匆忙之间,皇帝本人还没有忘记北面桂宫的伏后和董贵人这些人女眷,让董承带人去接应。
董承点头,然后从西门这边带走了小四百武士直奔桂宫。
而那边跟在刘协身边的伏完还在指挥城门这边备车,孰不知董承这一去,将会对他的女儿意味什么。
西门这边拢共就三辆牛车,刘协自己坐了一辆,其他些个公卿挤着剩下的两辆。因为车少,级别低的公卿大臣就只能徒步追在车两边。
就这样,队伍稍备,皇帝就带着一众羽林郎和西门武士直奔城外。
一行人刚出城门,在道边就遇到了一些从外面支援回长安的五陵年少。
这些人都是渭水北岸五陵的豪强子弟,长安大乱前他们正好在城外游猎,后见城内大乱,这才慌忙回城。
五陵年少们都是认得皇帝和那些个公卿的,一见到他们带着羽林郎慌忙出城,大惊。
其中几个还是这里面公卿的子侄,见到家中长辈在道忙跑了过来。
但皇帝的车驾丝毫不停,而车上的公卿也只是向着后辈招手却不说话,于是所有人都明白这是陛下要跑。
众少年赶紧将自己的车架送给公卿们坐,然后自己骑着战马随在队伍两边。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