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黄金屋:点书成真> 第142章 珍馐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珍馐粉(1 / 1)

宋临风给连卿讲着军营里的趣事,中间见缝插针,穿插点自己的英勇事迹,其实很多事情连卿都知道,毕竟宋临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送一封厚厚的信回来,很多事情信里都写到了。但连卿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信一定得收好了,以后宋临风名留青史了,这些信就可以编撰成《临风传》了。

俩人对着月亮,边吃边聊,直到觉得凉风透衣衫了才起身回家。远在京城,在宫宴上百无聊赖的晏景辞,不知道会不会想到能有这么一副景象。

俩人到家时已经不早了,但连卿还是调息了半个时辰才睡觉,虽然内力还是细弱的一丝,但是连卿却能感觉到,每次调息完,身上总是暖暖的,通体舒泰,而且好像还有点耳聪目明的感觉。就像今晚上山,山路幽暗,但是自己却能清晰地看清楚脚下的路。

看来这个内力的确是好东西啊!

宋临风照例是第二天下午返回军营,临走,连卿给他包了几块火锅底料,还有晒干的红薯粉和土豆粉,另有一小把米线。

以前作坊里只生产红薯粉和土豆粉,因为大米精贵,米线成本太高,镇上没几个人舍得吃,但是县城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多,所以作坊里开始少量地生产米线。

送走了宋临风,连卿才发现,放米线的架子上有一个熟悉的瓷罐——杨大壮送来的鱼虾粉。放在这里竟然忘记了。

趁着现在有功夫,连卿挑了些干蘑菇出来。蘑菇选的是一种白色的小蘑菇,因为蘑菇菌柄细长,大约米线粗细,菌盖雪白,圆溜溜的,小指盖那么大,村里人都叫它“蚂蚁蛋”。

这种蘑菇虽小,味道却极其鲜美浓郁,一小撮就能熬一锅鲜美的蘑菇汤。

而且因为蘑菇细小,晒干后易碎,很难保存,也不知道杨大壮是怎么细心地保存的这么完好。

连卿把“蚂蚁蛋”细细地捣碎,研磨成粉,还研磨了花椒粉。用小称称着,一点一点调配着几种粉的比例,几经调整,终于混合出了味道鲜美不腥的粉末。

连卿叫它“珍馐粉”。

晚上就做个汤试试吧。

为了更明显地体会“珍馐粉”的效果,连卿做了个简单的白菜豆腐汤。

汤端上桌,先一人盛了半碗尝了尝,连卿当着众人的面加了勺“珍馐粉”进去,再一尝,满口噙香!

“姐姐,你放的是什么?”子奕顾不得烫嘴,吸溜个不停。

“慢点喝,喝烫口的东西可不好。”连卿按了按子奕的手,其他人闻言,也放慢了喝汤的动作。

“这是我用鱼虾粉和蘑菇粉调配的,叫‘珍馐粉’。”

“嗯,名副其实!”宋行谨品了口汤,慢悠悠地点了点头。

“小五,你明天回村里一趟,让杨大壮趁天还不冷,多给我做一些鱼虾粉,还有那种叫‘蚂蚁蛋’的蘑菇,有多少收多少,碎的也要。”

喝着汤,连卿又开始后悔为什么把这茬儿给忘了,要是早做出来,还能让宋临风带点走。军营里大锅饭不好吃,加点这个也能改善一些。

送是当然能送的,但是经常送怕影响不好。

过完中秋节,八月十八,连卿的第二家“人间烟火”在县城开张了。

菜品当然和镇上的有所区别。就像,镇上的铺子里用的火腿肠和午餐肉,淀粉多,售价便宜些,县城里用的就肉多一些,售价贵一点。其余的东西也是一样,总要因地制宜的。

有了“良品”在前,知道“人间烟火”也是连卿的,连预热都不需要了。要不是为了图个吉利,连鞭炮都不用放。

县城里还提供“外卖”服务,当然,需要外卖的一般都是贵妇。经常叫外卖的,连卿都提供刻着名字的专用食盒,比如“祁府”、“金府”、“黄府”、“黄府二房”……

除了中秋节前夕上新的凉皮,两家铺子又同时上新了“麻辣烫”。村子里的新作坊也已经开工了,村里能找的人都招上来了,还从隔壁的上良乡招了些人,所以现在又加上火锅底料的生产,也不会捉襟见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