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学着连卿的样子各自包了饭包,大口咬着。
子奕还能抽空说话:“姐姐,我给这个菜起了个名字,叫‘金玉其外’。”
连卿白了他一眼:“你的意思是败絮其中?不好吃?”
子奕噎住了。
苏子彦凉凉地加了一句:“让你不好好读书!”
吃完一个饭包,苏子彦把鹌鹑撕了撕,四个人吃饭包就鹌鹑,吃的满嘴流油。
“吃完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都多吃点!”
连卿饭量有限,一个饭包下肚就饱了,看着鹌鹑实在香,又强吃了半只烤鹌鹑,宋行谨肠胃还弱,也没敢多吃,苏子彦兄弟俩干掉了大半盆饭。
子奕边吃边表决心:“姐姐,我多吃点有劲,等会我多干活。”
吃完饭子奕便自觉地去泡大麦茶,现在饭后喝大麦茶消食,已经养成习惯了。
连卿回到房里,点了杯咖啡出来,小憩片刻便开工了,下午活不少呢!
连卿从前院库房找了只大陶罐出来,宋家的库房里还存着不少家什,虽然名贵的都或当或卖了,但是剩下的这些质量也都属上乘,连卿还在角落发现了一筐瓷器,改天得空了得拿出来看看。
吩咐子奕去洗刷陶罐,要求洗干净,还得放太阳下晒干。连卿自己去切牛板油了。
牛板油切成小块,多切点姜片放进去。连卿打算用水熬法。
把切好的牛板油和姜片放入锅里,加清水,大火熬。等水分慢慢蒸发,开始出油了,转小火慢熬。
把熬好的牛油过滤出来,加盐搅匀,装到晾干的陶罐里,等它冷却就可以了。
一个陶罐竟然没装完,还剩了一些,正好,用剩下的这些熬个底料试试。
把油炸装盆里,晚上发面,用油渣包包子。
从房檐下摘一串干红辣椒洗净剪成小段,放锅里煮,把手头的香辛料放石臼里捣碎,用黄酒浸泡。煮好的辣椒捞出来沥水,这个时候可以熬油了。
锅里剩的牛油,再加一点猪油、菜籽油,把大葱小葱放进去炸炸黄捞出,再放大蒜和姜进去炸。这个时候让苏子彦把沥好水的辣椒放石臼里舂,舂到姜蒜发黄,就可以把辣椒放锅里炸了。再陆续加上泡好的香辛料碎和花椒,炸出香味就可以了。
虽然还少着几味料,但连卿闻着这味道大差不差。
苏子彦舂辣椒的时候就被呛得眼睛疼,连卿忙让他去井上洗眼睛,又让子奕拿井水浸了布子给他敷在眼睛上。
这会儿,俩人在院子里,闻着辛辣的火锅底料,不住地打喷嚏,但是又觉得好香好刺激!
这一次只是试验,所以只做了一小碗,火锅是吃不成了,麻辣烫倒是可以安排。
苏子彦躺在树下敷着眼睛,连卿装了一小筐蔬菜让子奕洗着,自己开始发面。
油渣不少,连卿装了一大碗送去杨家,换了一小筐白萝卜回来。
油渣和白萝卜剁碎,调和成馅,连卿觉得牛油渣腥味略重,便在馅里多倒了点白酒。
苏子彦的眼睛冷敷的差不多了,四人齐上阵包包子。苏子彦学啥都快,包子包得像模像样,真是薄皮大馅十八个褶,都超过连卿这个师傅了。
连卿干脆把包包子的任务承包给三个男人,自己做麻辣烫去了。
早晨送来的牛奶在井里镇着,提上来的时候还冰冰凉。连卿觉得,给井加个盖,夏天可以当冰箱用了。
汤锅里的大筒骨和鸡捞出来,把肉剔下来。这要搁以前,这些东西就不要了,但是现在不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把子奕洗好的菜改好刀,按食材烫熟的快慢,一样样放入。辛辣刺鼻的火锅底料,熬煮出了丰富的香味。
煮好的食材出锅,连卿还调了芝麻酱蘸料。怕宋行谨吃多了辣不舒服,连卿还给他准备了一碗清水,觉得辣就涮着吃。
吃饭之前三个男人就把包子包好上锅蒸了,但是蒸好还需要点时间,所以连卿又在麻辣烫里烫了把红薯粉和土豆粉当主食。
等吃饱了连卿才想起来,自己想做的米线还没做。但是天已经快黑透了,只能明天早点起来做了。
看着桶里剩下的牛奶,今晚得消耗掉,放到明天没准就坏掉了。
取块姜,切碎一点,用纱布包起来,让苏子彦挤出姜汁。牛奶倒入小锅加热,微微冒泡是加糖,等温度再升高一点,就冲入姜汁,盖上盖子,闷半柱香的时间。
揭开锅盖一看,锅里的奶已经成功凝结了,莹白如玉,挖一勺入口,香醇爽滑,口感甜而微辣。姜撞奶不光能暖胃表热,还能治咳嗽,以后有剩牛奶的话,倒是可以经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