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绾“不管买什么都可以,不论是食材,布料,首饰都可以,最好是食材,像鸡蛋这些常用的”。
就这样,康熙和绾绾各自带着五两银子去买东西。
绾绾自小就混迹在商铺之中,哪能不知道物品的价格,所以砍价那是有一手的。
多买点儿菜搭瓣蒜,多买点肉搭根葱,买宫里太监穿的那种布料,多买点之后让老板再给他送点零头,或者是老板不要的处理布。
反正等到两人集合的时候,绾绾手里是一大堆东西,而康熙手里也不少。
康熙“说吧,现在呢?”。
绾绾“我们回宫,你看到东西就知道是为什么了”。
于是康熙和绾绾两个人就坐上了回宫的马车。
等回到宫后绾绾换了衣裳,就带着康熙到了书房。
给了康熙宫中才买的账本,“玄烨,你看看这个就为什么知道我一定非出宫不可了?”
康熙从绾绾手里拿着账本,详细看了起来,越看越心惊。鸡蛋二两银子一个。可他今天出宫买的时候是一文钱一个,还有鸡肉,一只鸡一两银子都不到,可在账本上写的是三十两一个。
康熙越看越心惊
绾绾看着康熙“现在知道为什么非出宫不可了吧?”。
“其实我在家的时候就经营着自家的产业,还有铺子,这些物价我都清楚的很,但是我害怕你不相信,所以今天就和你一起出去,让你亲自看看这些物价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宫外鸡蛋一文钱一个,可在账本上写的却是二两银子一个,还有白菜…………那可想而知剩下的钱到哪里去了?”。
“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些东西在先帝时期还不是这个价格,而是慢慢上涨,到现在就已经是这个价格了”
“可即使现在账本上的价格要比之前高一点,但也高不了多少”。
暗含的意思所以这些东西在限定时期价格就已经高得离谱了。
“可是今天出宫,你看到了那些物价几乎没有上涨”。
“那钱到底去了哪里?现在朝廷正在打仗,国库空虚。皇上都好几年没选秀了,后宫也在裁剪份例,可这份例都裁剪到了……”裁剪到包衣家族中的肚子中去了,这句话绾绾没说,但康熙也想到了。
康熙听到这话,哪里还忍得住,自己为天下之主,九五至尊,居然被自己的奴才一直糊弄着?
哪里还忍得了?当即就对着绾绾说,“朕知道了,这件事,朕会好好彻查?不过也只能在暗地里等,朕查到了,朕绝对不会姑息,养着这一堆蛀虫”。
其实也不怪康熙,自从康熙十二年开始撤三藩之后,国库一直紧张,后宫妃嫔的份例一直在裁减。
没想到这些东西全进了自己奴才的腰包中,想起自己这些年为撤三番做出的努力,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而自己的奴才却给自己拖后,想到这儿,康熙恨不得诛九族。
还有让自己没想到的是,这帮人居然有这么大的能力,还有胆子敢私扣贡品,还有因为撤三藩自己也裁剪份例,有些上好的茶都没有上贡。
可是账本中居然这些茶还在采买,那这些茶到底去了哪里?这些贡品又去了哪里?
不去思考贡品这一事,在皇宫,他们是奴才,甚至有些王爷的府邸,在白天,他们是奴才,伺候主子。
晚上回自己家之后,自己便是主子,还买了一大批奴才伺候自己,就钱财方面,过的绝对不比主人家差。
私底下竟称自己为“包衣世家”一个奴才罢了,怎么敢称世家?
康熙没想到自己的一时不察,或者是说这些所谓的‘包衣世家’差点烂了大清的命根子。
而自己的节俭却养大了一群硕鼠。
PS:清朝在康熙年间的时候,物价是比较低的,但宫里的采买物价都比较高,从一个鸡蛋二两银子再到十两银子,到最后的好像道光皇帝吧,一碗面居然卖到了一百五十银子,皇帝都要穿带补丁的龙袍。而这些钱全部进了这些包衣的腰包中。所以清朝的衰败也有小部分原因是这些奴才造成的,因为没钱,国库空虚呀,要打仗没钱,想干啥也没钱。
所以作者想从这个根源上根除这些所谓的“包衣世家”。以免日后留下麻烦。况且作者写的这个世界是平行世界,历史根本就不可能改变,所以只能在平行世界改变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也讨厌这些所谓的包衣世家,更加讨厌乌雅氏,不想让她有一个好的结局,也不想让她的手通过包衣伸的那么长,所以就让康熙去解决这个问题。
好了,言归正传。
……………………
等到康熙看着乾清宫御案上的一沓子所谓“包衣世家”的罪证,和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有可能贪污的钱财,但真是一腔怒火无处发泄。
自己用不了的贡品他们用,有可能自己穿的还没有他们穿的好,毕竟上好的丝绸他们从来不缺,许多庶妃吃不上的碧梗米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还有不少古董藏画,庄子铺子田产…………当真是数不胜数。
即使康熙这个一国之君,他的私库加起来,不,不只是私库,其实现在的国库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