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两头。
新安县城门口有一个汉子领着一个小孩儿正站在那里张望着。
因通信困难,赵福只得算一个大概的时间,让大儿子每天早早来这里等着。
因赵清还是太小,不放心他一个人出来,因此总归还是要有一个大人带着的。
不过也是托了蒋文珠他们的福,赵冀刚来等一天,就等到了人。
赵冀一年前就曾见过赵希和外甥女,因此大老远就认出来两人。
赶紧跑了过去,自然地接过赵希装行李的包裹,是的,小小一包,就几本书籍两件换洗衣裳。
赵希一下子见到“大哥”还有点陌生,不知道怎么开口。她在前世是孤儿,从来没有兄弟姐妹,跟孤儿院的孩子也只是浅浅的交情,因此当时考虑要去哪的时候,知道这边还有爹娘哥姐,且对她还不错,立马就决定投奔爹娘,因为在她的心里其实还是很期待亲情的。
但是心里想是一回事,如今真见到了,赵希到也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了。
“你们到的很早啊,幸好接到了,不然要是错过了爹怕是要捶我了。”
赵冀接过行李就开了句玩笑。
陌生的氛围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赵冀望着赵嘉晨说:“这是晨姐儿吧,一年过去了,你还记得大舅舅不?”
赵嘉晨扭着身子躲到赵希身后,害羞地点了点头。
“哈哈,孩子小,还有点认生”赵希也借此与大哥攀谈起来。
赵冀拉着跟他一起来的小子说:“清哥儿快来,这是你小姑,这是你妹妹。”
赵希继续攀谈:“大哥你怎么还专门来一趟,家里摊子哪离得开你啊,我自己也认路的,我们自己走回去就行。”
“客气啥,接我亲妹子和亲外甥女我不得亲自跑一趟啊”赵冀领着她们进城:“你别担心,摊子还有爹和小弟呢。”
“对了”赵冀说着往后头找赵清,对他说道:“清哥儿,你去时泰坊喊你爷爷和二叔回来,就说小姑姑到家了,让他们快回来。”
赵清也不是活泼的小子,看看陌生的小姑姑和妹妹,胡乱行了一礼,像后头有人在追似的赶紧跑了。
几人在后头看着好笑不已。
赵冀连忙对赵希解释:“小妹你别在意,这小子沉闷得很,在学校学了啥也不会好好用”这是指赵清没有好好行礼。
赵希假装埋怨:“大哥你这话说的,我这小姑还挑他这个礼呢。”
赵冀也不说什么,就是老实地笑笑。
罢了赵希又问道:“清哥儿如今读书读得可还好?”
“是,成绩还行,下了课也不贪玩,主动完成课业,这孩子听话。”赵冀说到儿子也是开心,这可是他们赵家第一个读书人啊。虽然年纪还小,也不指望他科举,就是多认些字以后过的比自己轻松,那他们就满足了。
亲戚见面,大人都喜欢的话题果然就是聊孩子的学习,赵希暗暗在心里想。
赵希与赵冀边走赵冀边向她介绍如今的情况,赵嘉晨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新安县是个大县,管2乡28坊,县内纵横贯穿了28坊,而赵福一家住在邻德坊。
大周朝是坊市合一制,并不如前朝坊市分离,街道两旁和居民区都有商业活动,正是“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而原本赵福一家是住在时泰坊的,一家经营一个肉摊,但是因着想让家里的孩子读书方便,特意与人换买了邻德坊的院子,听名字就知道邻德坊这里学风甚浓。
事实也确是如此,因为邻德坊有县学及李氏蒙学,同时,任职的老先生、夫子以及一些士人都居住于此。
因此许多有资源的父母长辈都特意孟母三迁,不管孩子学不学得进,长辈的心意总要尽到。
当然,离得近了,总归是能更好地掌握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跟老师面前混混眼熟,让夫子多教导一些自家孩子,那就是极大的好处了。
也因此,邻德坊的一院难求,更何况,如今士子地位高。虽然邻德坊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谁住,但是这隐形的鄙视链还是存在的。要不是因为赵家的大女婿是县尉衙内这层关系,赵福他们一家杀猪匠是没有资格住进来的。
如今大哥赵冀家老大赵清就在李氏蒙学学习,只希望到时能考到县学,杀猪匠供出了县学学子,那就可以稍稍扬眉吐气一下了。
不多时,三人就到了邻德坊,邻德坊这院子这相当于学区房了,自然是不如乡下那么宽裕。
小院四合布局,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侧还有耳房和厢房,最外面是门屋。
前堂分做最中间的堂屋用作会客,两侧的房间一为书房,一为餐厅。
后寝的房间则要小一些,中间就是赵福吴佩兰居住,左耳房居住的是赵冀和赵望两家,右耳房是赵期和赵希两姐妹居住。
原本虽然赵福吴佩兰对女儿也看重,但是毕竟不如儿子,但是……这房子是大女婿帮忙找的。
因此,这房间也是赵期要求留的,赵冀和赵望也没啥意见,毕竟这都是占了家里姊妹的光,虽然不如农村居住地方大,但是比起时泰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