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着早稻和蒸汽火车,金锋回去的时候没有在东海过多停留,只是趁着楼船补充燃料的时候在码头和徐钢郑驰远等人见了一面,等燃料补充结束,便直接上船离开了。
回到西河湾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村子西边的占城稻种植田。
为了种植占城稻,魏无涯让人在村子西边修建了好几条水渠,此时占城稻已经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看起来格外喜人。
魏无涯和老谭正在田边巡视,看到金锋赶紧迎了过来。
“先生你终于回来了,”魏无涯指着稻田说道:“稻子已经完全熟了,你要是再不回来就赶不上收割了。”
“这不是收到魏先生你的信,我马上就回来了吗?”金锋笑着说道:“回来后哪儿都没去,第一个就来这里了,衣服都没换呢。”
说完蹲下去揪掉一串稻穗,放在眼前仔细看了一阵:“的确该割了,找好人了吗?”
“找好了,”魏无涯点头:“先生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明天就可以收了。”
“收吧!”金锋微微点头。
看完稻田,金锋又去了一趟蔬菜育苗基地,番茄和辣椒也已经成熟,只不过这些都是种子,没有摘下来吃,而是让它们继续生长,直到彻底熟透,然后有专门负责收集。
从蔬菜育苗基地回来,金锋又去了一趟钢厂,询问了蒸汽火车头的制造进度。
等从钢厂返回村里,天已经黑透了。
“那么老远回来,结果连人都没看到就不见了!”关晓柔白了金锋一眼,但还是心疼的给他倒了一碗凉茶。
“稻子熟了,魏先生让我去看看能不能割,钢厂那边也有些事,满仓解决不了,得我去看看。”金锋笑着解释。
“休息休息明天再去不行吗?”
“时间有点紧,”金锋伸手揽住关晓柔,把头靠过去:“忙过今年就好了!”
不管占城稻还是土豆玉米南瓜,今年都是第一次大规模种植,除了金锋,其他人都没不知道应该怎么种,也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收。
过了今年,百姓就有经验了,金锋就不用管了。
关晓柔抱着金锋,心疼的抚摸着他的脸颊。
两人正温存着,四小只风风火火的冲进了院子,听到她们的喊声,关晓柔赶紧放开金锋。
第二天,一群府兵进入占城稻种植田,开始收割,金锋和魏无涯一大早也赶到了。
“金先生,你说这边的亩产能有多少?”魏无涯有些紧张的问道。
这一片田地不是精耕细作的试验田,而是按照大康普通百姓种地的流程进行耕种的普通田地,通过这里的平均亩产能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出占城稻大规模种植的正常产量。
金锋观察一阵,推测道:“我觉得亩产应该在350斤到420之间。”
“有这么高吗?”魏无涯有些怀疑:“去年试验田的亩产也不过四百多斤。”
“去年咱们是第一年种植,育苗和管理都不是很有经验,天气也不是很好,产量其实有些低了。”金锋解释道:“今年的天气比去年好得多,这里又施了农家肥,应该差不了很多。”
“但愿如此吧!”魏无涯听金锋这么说,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这片种植田不过几十亩,魏无涯找来了几十个府兵一起动手,当天上午就割完送到打谷场,下午就打出来了。
和金锋预料的一样,平均亩产达到了380多斤,而且这是在田里自然晾晒到完全成熟的稻谷,就算晾晒之后会掉秤,最终亩产应该也在350斤以上。
这也让金锋和魏无涯吃了个定心丸。
随着这一批稻谷的成熟,其他粮食作物也相继进入成熟期。
今年的老天爷也非常给面子,没有出现长期的暴风雨情况,整个川蜀的百姓,夏天和秋天都处于忙碌和丰收的充实之中。
川蜀这边如此,中原和渝关城的土豆同样获得了大丰收。
虽然提前知道土豆高产,但是当看到一棵土豆秧子下边收获的果实就够一个人吃两天,刘铁和田先生都激动不已。
渝关城的露洁公主更是当时就蹲在地边哭了起来。
封建时代的人们被饥饿困扰了几千年,现在这个大难题终于解决了。
丰陵县的百姓和小部落联盟的牧民比过年还高兴,歌舞团和金川日报趁机又进行一波宣传,镇远镖局和金锋的影响力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年,是大康有史以来,川蜀地区粮食收获最高的一年,也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大康崛起的元年。
本土种植的粮食大丰收,东海舰队和交趾的贸易也一直没有停止。
船队拉走一批又一批的铁器、布匹、瓷器等货物,然后从脚趾拉回来一船又一船的粮食和棉花。
东海的海带种植区也进入了正轨,每天都能固定产出一定数量的海带。
同在东海的三号船坞这半年多也没闲着,涌入东海的大量难民,为东海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三号船坞也跟着进行了扩张。
三号船坞主要以生产渔船为主,船坞扩张之后,生产的渔船越来越多,捕捞队也跟着迅速发展,捕捞回来的渔获也越来